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音樂隨筆(十) – 詩人鋼琴家 肯培夫(Wilhelm Kempff) 演奏Schubert



       在老一代的鋼琴演奏大師裡, Kempff算是屬於內斂, 比較不會被商業炒作的一位.  還有像是指揮家Karl Bohm.  但Kempff充滿詩意的演奏和詮釋, 始終都如同一股潺潺不絕的泉水, 隨時滋潤和提供我對鋼琴演奏藝術和偉大作品的想像.
       最近翻出了Kempff的Schubert鋼琴奏鳴曲全集(DG 9 LPs)來聽, 一次聽一張, 每每在深夜裡被其中的片斷所感動.  透過了這些的片斷我彷彿可以窺視到舒伯特最內心的想像世界.  那獨一無二, 美得讓你掉眼淚, 可又是那樣的親切, 充滿人性的舒伯特.  而這份親切和人性其實是你很難在其他大師身上找得到的.
       情感如此的豐富的奏鳴曲想必對演奏家來說一定是莫大的挑戰.  在這裡, 力度, 技巧已經不是重點.  音色, 想像和是否能夠如歌唱般的演奏才是能否表現出舒伯特靈魂的關鍵.  如Kempff所說的: 舒伯特在最弱音裡(piano-pianissimo)透露他最內在的祕密.
       舒伯特生於貝多芬之後, 在貝多芬這座無比巍峨的巔峰之下.  雖然天性(Nature)有所不同, 舒伯特還是以景仰和崇拜的心情以九首交響曲, 十五首絃樂四重奏和二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嘗試企及貝多芬的成就.  對我來說, 真正在結構, 張力和表現力上和貝多芬晚期作品最相似的(我並非貶詆舒伯特, 舒伯特根本不需要變成另外一個貝多芬, 也沒有意義), 是最後兩首絃樂四重奏, 尤其是最後一首D.887.  它絕對是可以和貝多芬後期四重奏平起平坐的mater piece.  你大可把它擺到貝多芬晚期四重奏裡, 而且不會感覺到有太大的不同.  而最後一首鋼琴奏鳴曲D.960則是以另外的向度逼近貝多芬的成就.

       我借用Schumann形容舒伯特這首奏鳴曲 (D.960)(因為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簡直就像源源不絕的泉水, 歌唱一般優美的旋律一刻也不曾停止, 即使偶爾因為激情而中斷, 不過轉眼之間又回覆到那股清新甘泉的滋味.
       以我的經驗來說, 舒伯特的作品可以分為兩類, 其中一類是像第九號交響曲”偉大”和布魯克納般長度的D.960.  舒伯特作品中只要是”長度”夠長的作品(如以上兩例), 我一開始都很難接受, 尤其是第九號交響曲.  我真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無法完整的把它聽完.  總是無法領會它到底”偉大”在那裡.  或許那時偏好結構性較強的作品, 如巴哈, 貝多芬.  反而先入為主的想在舒伯特身上找到類似德奧正統傳承的扎實結構, 而忽略了舒伯特的天性(nature).  或許這也是Glenn Gould對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無法有共鳴的原因. 另一類就是讓人愛不釋手的珠玉小品.
       稱Wilhelm Kempff (1895~1975)為鋼琴家中的鋼琴家絕不為過.  也或許同樣身為作曲家的Kempff, 是比其他同儕們更能接近作曲的意圖.  Kempff的演奏初聽之下是冷靜內斂的, 你不會聽到如Richter般誇張的力度scale和速度變化, 也不會聽到像Glenn Gould般精雕細鑿的效果.  但你只要音響夠好, 多聽幾次, 你就會被Kempff幾近完美的左右手平衡和觸鍵音色所征服.  二十世紀以靈性著稱的鋼琴演奏家如Alfred Cortot, Edwin Fischer, Richter等.  對我來說, Kempff絕對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



       此套舒伯特鋼琴奏鳴曲全集是我多年前向法國郵購唱片時買到的.  一拿到手才發現是限量發行的版本, 真的是如獲至寶.  除了舒伯特, Kempff留下許多德奧作品的錄音, 除了我所介紹過的Bach和Kempff招牌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以及協奏曲外, 各位如果有機會, 務必聽聽Kempff的Mozart鋼琴協奏曲錄音, 其音色之完美和詮釋真的是如寶石一般珍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