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Haskil/Grumiaux的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 真假Grumiaux

1956/1957 Haskil/Grumiaux great performance (Holland version)

這一套著名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對我來說有很多的故事在我聽音樂的歷史以來, 認識Clara Haskil (1895-1960)這位如貓一般的鋼琴家是遠在Arthur Grumiaux (1921-1986)這位小提琴家之前而靈巧如貓, 音色如鑽石般晶瑩透徹, 就是我對Haskil演奏莫札特的印象當然, 後來陸續聽到HaskilBeethoven, Chopin等錄音, 也對Haskil有更全面的認識在老一輩的女鋼琴家來說, Haskil應該算是最有名的, 所以當我聽到一位留奧的鋼琴家對我說Haskil連自己的鋼琴都沒有的時候, 我心中是有多大的愕然也由此可見,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 一個女性音樂家要靠演奏為生是如何的困難, Haskil的同學Youra Guller (1895-1980)亦然而說來好玩的是, 我第一次認真聽到Grumiaux, 反而是買了Melodram發行的這一張1957Haskil的現場錄音CD.
1957年現場錄音的Mozart & Beethoven; 幾乎是我在那裡它都會在那裡的隨身CD
有一說是, 這對二十世紀著名的姐弟搭檔的小提琴/鋼琴二重奏(Haskil大了Grumiaux26)在一起合作的時間長達了有十幾年(如果這是屬實, 那兩人便是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就開始合作), 不管如何, 慶幸的是兩人在最後(1956/1957)留下了相當多的錄音, 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這一套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全集了兩人之間的默契在這套錄音裡嶄露無遺.  而且好玩的是, Grumiaux聽說鋼琴也彈得很好, Haskil自巴黎音樂院畢業的時候居然是鋼琴與小提琴的雙料冠軍.  兩個人在合作演奏會的時候, 聽說還會互換樂器演奏!
常與貓在一起的Haskil
大姐姐Haskil帶著弟弟Grumiaux
從音響的角度來看, 這套錄音也讓人驚歎在1956/1957年就已經達到的傳真程度有一說是, 這套錄音原本是mono, stereo的版本是所謂的electronic re-stereo.  另外, 網路上也有一說是, 這套錄音是來自Epic, 在歐洲由Philips發行其實原版是mono或是stereo, 倒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一堆195X年的mono錄音其實也好得很但我個人比較手上的收藏(法國Philips stereo, 荷蘭Philips stereo, 美國Epic mono), 我會偏向這套的原版會是stereo, 或是當時一併錄下stereomono的版本另外, 君不見, 早在1956, Decca, EMI已經在進行他們最早的立體聲錄音了(請參閱我的立體聲的黎明”).  至於這套錄音的原版是Epic, 還是Philips……我只能說, 我從來沒有在國外資料上看過這套錄音原版是Epic.  以考古資料推論, Epic成立於1953, 當時是Columbia的附牌, 旗下古典音樂大將寥寥可數(可憐的Szell那時居然只能在附牌裡發行錄音!), 你覺得他們那時會遠赴維也納去進行錄音…..才怪Philips1950年成立後, 一直到1960年都與美國Columbia維持相當的合作關係, 所以由Philips提供母帶, 在美國由Columbia附牌Epic發行會是比較合理的推論以我手上版本的聽感論, Epic的傳真度也的確小輸給Philips.  當然, 我手上的版本也並非都是第一版(ED1), 所以以上論點僅供參考, 音樂好聽更重要
有著純銀線光澤的法國版
那所謂的真假Grumiaux又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是因為前陣子把手上這幾套錄音好好清洗了一遍, 比較了op.96 (No.10)的錄音後才有的感嘆因為這三者所呈現的Grumiaux的音色/phrase的差異, 以及因為音色以及能量平衡的不同, 所造成甚至是速度上(聽感上)的不同, 竟然會有相當的差異, 讓你覺得這其實是三個不同小提琴家的錄音那哪一個錄音才像是真正的Grumiauxtone?  罐頭音樂與音響之天限也就在此法國Philips版的音色就有如上好的純銀線, 中高音部分的華麗與高貴感可說是三者之冠但如果音響系統的中音不夠寬厚輕鬆, 法國版在展現高音的華麗高亢之餘, 可能會讓你覺得有點消受不起.  Epicmono版中音非常渾厚, 但可惜音色的靈動稍顯不足, 三者比較起來是最不活潑的荷蘭正宗Philips以我目前系統的狀況, 以及我個人的口味, 我會覺得荷蘭版Philips是最平衡的, 乍聽之下, 好像沒有法國版那麼多的高音細節, 其實仔細再聽, 細節都在, 只是基音與泛音間的能量平衡與比例不同而且荷蘭版的發音是厚中帶著寬鬆, 更接近我個人對真實小提琴發聲的印象用音響的方式來形容就是荷蘭版有如上好的(單芯)純銅線當然還別忘了先前提到的1957年的現場錄音(Melodram), CD自然又是另一番感受所以誰才是真的Grumiaux?  其實應該都不是.
美國Epic mono版

音響一路走來的二十幾年, 聽音樂的taste當然隨著學識, 人生的經歷而有更深的體悟, 但其實不可否認的是, 伴隨著一路走來的音響系統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你的taste以及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張錄音不太對自己的味就對一位演奏家下定論因為我們聽到的錄音其實大部份是所謂的studio錄音, 其中有太多的後製以及商業的妥協, 當然還有你的音響的表現力也會影響你的判斷而且我也發現, 其實大部份演奏家的現場紀錄錄音通常都比錄音室錄音的版本來得更有神采.
談到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演奏錄音, 這裡頭當然名版如雲我也因此特地翻出1940年由Bartok/Szigeti這對師徒的歷史錄音, 以及1986Milstein/PludermacherMilstein last concert的現場錄音這兩者的克羅采都是令人讚嘆不過這是另一篇故事了.
Bartok的演奏錄音大全集, 其中也收錄了美國Vanguard發行的
Bartok/Szigeti 1940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歷史錄音

10 則留言:

  1. 前輩您好:我非常喜歡閱讀您關於音樂與音響的文章,您對於DECCA唱頭的熱愛,也十分吸引我,只不過我到現在一直都沒能親耳聽到DECCA唱頭發出來那令人銷魂的聲音。我非常喜歡您這篇文章使用的:真假葛洛米歐的標題,想必您是經過巧妙的思考過後才下這個標題的。讀文章內容確實也可以讀到您安排的巧妙轉折,從音樂與錄音到音響播放,無一不是貫穿融洽,有故事有理論,實是一片「妙文」。關於葛洛米歐與哈斯基兒的貝多芬小題奏鳴曲錄音的故實,牽涉到CBS的副牌EPIC,和荷蘭當年的小廠PHILIPS之間的關係,還有牽涉到STEREO和MONO錄音的問題,我過去也十分有興趣,也曾沒有太多資料就提出原錄音是由EPIC錄製後來由PHILIPS重新後製的說法,事實上我原本對這個問題一點也不感興趣,不過三年前開始聽黑膠之後,又決定希望以MONO唱片為聆聽目標,這個問題才在一個偶然的狀況下出現在我的眼前,就是國內某二手唱片商,在某片法版立體聲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就是您文章中出現的那幾張珍貴的唱片)的封套上,貼了一張解說:說這張PHILIPS法版之前,完全沒有stereo唱片的存在,只有MONO。這個說法日後就一直深植我的心中,因為過去聽CD已經近十五年的我,居然都不知道我過去最喜歡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版本錄音的歷史。後來輾轉買到一張EPIC發行的MONO版,這張是LC 3458,收錄的是第九號的克羅采和第六號,我在封套的背面讀到一段介紹兩位音樂家的故實時讀到一段是說:1956-1957年間兩人是在美國進行旅行演奏,他們兩人第一次到美國舉行演出是在1951-1957,解說上也說除了這張EPIC唱片公司發行的第九和第六之外,1、2、4、5、7也已經由EPIC唱片公司發行,其他的也即將發行。所以我才有原版是由EPIC發行的說法。不過在PHILIP後來發行的所有黑膠也好,甚至是CD,都只有寫出錄音時間是在1956-1957,並沒有寫出錄音地點。根據封套背後的解說,我初步可以證明,哈、葛兩人是在1956-1957旅美期間錄製這些作品的,而且是由epic作第一次發行的,至於錄音的公司?錄音師是誰?我老實說完全沒有資料。不知道我這張LC 3458封套背面的解說,是否也出現在您文章裡出現的那張背面?如果是如此的話,那您文章中提到的「真假葛羅米歐?」在PHILIPS這件1950年代崛起的公司的經營方式與策略上,真的非常有意思!而且類似的手法,也出現在原法版錄音,後來被PHILIPS承接音源製作,成為PHILIPS搖錢樹的大歐與歐柏林的錄音上,在近代錄音與唱片發展史中,這真是一段「佳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1956-1957年間,也不能確實說兩人就一直在美國,所以我的說法很明顯地已經出現盲點了,不過這張LC 3458應是在1958-1960年之間發行的,如果PHILIPS的立體聲真的是法版才首初(已經是在1960年以後,哪一年,未知?)的話,那荷蘭版的全集三枚組立體聲,應該是在法版單張單獨發行之後,第一次套裝合集,發行時間順序前後是很明顯的。除非向其他哈斯基兒的唱片,有原本最初的荷蘭初版大圓紅標粗字MONO,不久後也有荷蘭初版STEREO的版本那樣,時間相差不會太久。

      刪除
    2. 事情可能又有翻轉了,因為荷蘭PHILIPS最初有四張以四個顏色單行的MINIGROOVE最初期MONO版,所以情況可能性又改變了,我已經不敢確定這全部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是否是由EPIC首發了,研究黑膠真是可怕,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唱片,但又要在逐步建構理解的過程中大膽推論,不斷地顛覆自己的推論!PHILIPS也可能是原錄音者,到底在美國?還是歐陸?還是陸續在不同地方錄音室錄出來的?但是最初是以MONO錄音還是STEREO錄音,這真的還是一個十分值得玩味的問題!

      刪除
    3. 前輩不敢...您客氣了.
      其實沒有拿到第一手資料, 網路上可以找得到的可能只是參考. 所以只能推論
      我會說這套錄音是在Vienna錄音, 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arkivmusic.com/classical/album.jsp?album_id=149294
      "Recorded in Vienna, 9/1956 (2, 3, 8), 12/1956 (7, 10), 1/1975 (1, 4, 5), 9/1975 (6, 9)."
      我文中提到的Melodram CD的錄音時況是在法國Besancon (1957).
      至於原始錄音是mono或是stereo, 以那個時代來說, 首版以mono出版, 我個人認為並不奇怪, 因為那時畢竟是stereo黎明時期, mono還是主流市場. 對於stereo的推論, 我一以時間點看, stereo在1956年已經存在; 另一是在stereo版中聽不出任何"electronic re-stereo"的感覺. 在那個年代, 錄音同時mix留下stereo與mono母帶, 對我來說, 也是一個合理的推論..... 兄台可以比較1960左右同時發行存在的stereo以及mono錄音, 其實各有特色. 我不覺得會是只有stereo母帶, 再轉出mono版, 或是mono母帶, 再re-stereo出stereo版.

      刪除
  2. 前輩您好:

    日前由於您的文章,我再次反思我過去的「推斷」,今天又有FACEBOOK樂友留言討論這件事,我已經收回我過去的粗淺推斷,我的回覆如下,給您看看:

    其實我目前對於上述的歷史又再次迷茫了,因為早期黑膠的錄音與版權問題,幾乎都不在唱片上進行詳細說明,使得我們只能在一片汪洋的膠海中,尋找歷史的真相。從而在不斷尋找,又只能從自己見到的世界,進行大膽地論述。最後常常會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個充滿自信的判斷,原來可能仍有盲點,常常會在後來才見到的資料或唱片訊息中,恍然大悟!哈斯基爾與葛羅米歐的原錄音,到底是MONO?還是STEREO?還是MONO與STEREO同時進行?在1956-1957年這個STEREO技術已經成熟,但仍未正式商業量產的時代(我記得STEREO正式量產似乎是在1958年),MONO與STEREO並存的技術,應該是可能的,而且商業市場普遍仍是以MONO技術、MONO平台、MONO器材為主流,而最初期發行這些錄音是由美國EPIC是無誤的!(美國版權擁有者是CBS,CBS交由旗下EPIC發行)會選擇MONO發行也合乎當時的策略。不過問題是歐洲版權的所有者PHILIPS到底如使用這個版權,發行唱片,倒也頗詭異,因為PHILIPS原本發行的是MONO,MINIGROOVE版,四張唱片分別有四個顏色,這套四張在市場上頗難見到,我最近從日本買到一套,還沒寄來,所以尚未得以聽到其聲音為何?後來在PHILIPS法國公司,企劃發行了一套世界上突然出現的「STEREO」,而且唱片上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詳細說明,以至於後來的樂友們開始推測,這個STEREO,到底是電子式STEREO化,還是原本就有STEREO錄音的種種故事。在有限的資料上,我目前已經收回我過去的「大膽推斷」,我只能說,epic是這套唱片最早的「美洲」發行者,歐洲發行者是PHILIPS,而且最早發行是以:MONO發行,並沒有STEREO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王兄您好,
      在我之前談"立體聲的黎明"裡提到的兩套費加洛婚禮(E. Kleiber/Decca & Gui/EMI)其實就是1956年錄音, 1957年發行的立體聲版本. 當然以奏鳴曲的形式, 我想在那時, 立體聲與否應該不是賣點. Philips minigroove版我也沒聽過, 但是非常好奇它們與Epic版有何差異.
      以我所知, 我手上的法國版其實並非最早的版本, 事實上有更早的法國Philips mono版(tresure classique系列)的存在. 不過沒看過, 裡面的唱片不知是否也是minigroove?
      我的經驗告訴我, 原版是mono or stereo, 可以看後來CD的re-issue, 通常會是最原版的狀態. 不過手邊沒有CD版來確認.
      王兄的認真治學以及收藏, 令人佩服.

      刪除
  3. 前輩您好:我已經收到原PHILIPS MINIGROOVE 四色一套(四張不同顏色的單行版,合成一套),原始PHILIPS最早發行的首版,聲音與EPIC不盡相同,從原本「錄音」到「製作」上的差異,您的論點:「真假」已經成立了!而且這正是所以聽音樂的樂友們心中一個永遠的「李約瑟問題」。非常有意思!前幾天想從日本標一顆DECCA頭,但是最後沒標到!殘念!不知道DECCA頭的行情到底如何?好像有高有低,不過我對於唱頭、唱臂等設備,經驗還太嫩,真的不懂!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就是罐頭音樂的天限....
      這四張肯定不便宜ㄚ 哈
      二手Decca唱頭最近似乎有愈來愈貴的趨勢, 更別提Mk. IV了.
      我會建議你的是, 等一顆合適價位的舊頭出現, 即使是完全壞掉的, 沒了針尖針桿都無所謂
      英國JW都會幫你處理到好, 而且只收換針的錢

      刪除
  4.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沒積極去收這套錄音,甚至沒收兩位合作的錄音,也許是一剛開始我就買了太多套了,一直到後來在巴黎的路邊看到有人賣唱片,我買了幾張二人合作的mono Mozart,聲音跟一般飛利浦大大不同。也許這套錄音的狀況跟貝多芬的類似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