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汪德與柏林愛樂的絕響 - Bruckner by Gunter Wand/BPO

Japan's RCA version of Bruckner Sym 8 by Gunter Wand/BPO
        這或許是我目前聽過最讓我震撼的布魯克納第八的adagio了!  這個震撼是包括了音樂和音響上的非凡成就.  雖然這還不算是汪德的天鵝之歌, 也可惜的只留下4, 5, 7, 8, 9的錄音(1996~2001; 我當時看到買了4, 7, 8, 9, 以為買齊了, 最近才發現1996年的布五是漏網之魚!), 但不可否認的是汪德與BPO的組合還是令人眼睛一亮!  而且優秀的錄音也讓你自然地沉浸在布魯克納那一片一望無際, 裡頭卻是生意盎然, 騷動不已的黑森林之中.
        當然, 所謂的北汪南柴(Celibidache), 柴利比達克因為前陣子唱片錄音吵得沸沸揚揚, 明顯風頭是蓋過了汪德.  但同為布魯克納演繹大師的汪德, 我想在資深愛樂者的心中自有其不可動搖的地位.  有趣的是, 這兩者的風格可是南轅北轍, 各有各的菜.  兩者的錄音也都不多見, 以黑膠版本來說, 柴老的潔癖就大勝汪德, 因為除了一些現場"海盜版"之外, 黑膠迷要發現柴老唱片的機率大概趨近於零.  汪德雖然比較好些, 但類比時期的汪德也是少有錄音發行, 似乎一直要到1982年執掌NDR之後才開始有比較多的錄音發行(所謂比較多, 其實比起主流唱片公司的"明星"選手, 還是少得可憐), 而這已經是數位時代來臨的時候了.  回想起來, 我的汪德黑膠收藏少得可憐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那時是一昧的追求主流大師, 對數位錄音沒什麼好感的青澀時代阿!
Bruckner Sym No. 4, 7 by Wand/BPO (Japan's RCA)
        不過, 汪德也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藝術家, 再加上他低調的個性, 自然就不會是主流唱片公司的菜.  布魯克納雖然是汪德的最愛也是他最有名的曲目, 但據說他可是在六十歲之後(也就是1984年左右)才公開演出布魯克納的交響曲!  這樣保守低調的個性可見一般.
Bruckner Sym No.9 by Gunter Wand/BPO (非日本版)
        我也無意在這裡說Wand/BPO的組合會比Wand/NDR的版本好; 不過, 直到汪德晚年才有與BPO合作演出的機會, 這的確是一個對我非常有吸引力的話題與賣點.  演繹上, 他與子弟兵NDR可能顯得更得心應手, 但BPO更雄渾的音響效果, 再加上更現代的數位技術的加持, 所呈現的音樂與音響的幻境, 的確令人傾倒.  不管是布四, 布七和布八, 經過日本JVC K2 24bits/192kHz的數位處理後, 我只能說假如CD張張都有這樣讓你如臨現場的音效, 攪動你腸胃的低音部, 鬆軟媲美黑膠的弦樂質感, 雄厚如吹拂過一望無際黑森林的銅管, 大概就可以不用辛苦的玩黑膠了.  或許這就是布魯克納所想描繪的世界之音的最高幻覺.  有趣的是, 以音響效果來說, 我個人認為最後在2001年錄音的布八是這一系列的頂峰, 他的布八Adagio, 的確讓我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撼; 原本已經非常熟悉的樂段, 卻又處處讓我充滿了新世界般的驚喜.  
        其實這一系列CD已經買了許久, 但一直都放在新竹的小系統裡聽.  直到最近才拿回到台北.  前陣子放進Bow ZZ-8後, 再把Nagra音量旋鈕一催下去, 怪怪不得了, 這才再次佩服日本版音響的厲害!  做為比較的, 也是同一系列裡的布九, 我買到的是原RCA 24bits/96kHz的版本, 效果也是非常好, 但在我的系統裡聽, 可惜就是少了日本版比較寬鬆和那一點"黑膠"的味道!  不過, 兩者的音響走向的確有些差異, 在不同音響系統下, 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喜好.  日本JVC K2 technology所能提煉出來的那一種類似黑膠質感的味道, 倒是讓我想試試看早期JVC Victor的K2 DAC了.  
        從某些角度來說, 這一套汪德與BPO的組合, 的確比NDR的版本更有夢幻的味道.  而這個2001年版的布八也絕對稱得上是汪德六十五年指揮生涯的完美藝術展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