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
我發現這一套”Complete Concerti for Keyboard & Orchestra”是我近來在深夜裡常常拿出來放的曲子. 因為夜深了, 音響不能開太大聲, 也無須情感強烈外放的曲子, 韓德爾的管弦樂作品, 典雅, 平和, 自然的格調與意境, 非常適合在夜深人靜得時候來沈靜一下自己.
以留名古典音樂史上的大師來說, 西元1685年應該是大師產出密度最高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裡, 先後誕生了韓德爾, 巴哈以及史卡拉第. 另外一年應該就是1810年, 因為蕭邦和舒曼在這一年誕生, 可惜的是孟德爾頌生的早了一些(1809), 以及李斯特晚生了一年(1811), 否則1810年就可以追平1685年的紀錄.
雖然韓德爾和巴哈都是德國人, 但兩者的個性與際遇可說是截然不同的. 韓德爾幾乎都在英國發展, 而巴哈幾乎都在德國. 韓德爾未婚, 巴哈生了一堆小孩; 韓德爾一生算是富裕, 巴哈可是窮困潦倒一生. 雖然到了近代, 巴哈被冠上音樂之父的名號, 其作品的曝光率, 被討論重視的程度更是遠遠超過韓德爾. 但在同行後輩的莫札特以及貝多芬的心目中, 他們可是對韓德爾作品所能達到的高度非常的推崇. 最近讀到傅雷先生的文章, 提到他習慣在早晨聽韓德爾的彌賽亞, 而且喜歡韓德爾勝於巴哈, 因為他覺得韓德爾比較自然, 更接近中國人的意境. 雖然我沒有一大早聽音樂的習慣(因為睡得晚也起得晚), 但想來我在半夜聽韓德爾的管風琴協奏曲也是稍微沾到些古人先賢之風采了.
我個人認為韓德爾的天才是自成一格的, 他的作品就像韋瓦第, 莫札特一樣自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別人是學不來的. 他也不需要去向別人證明, 或是影響別人什麼. 韓德爾最有名的作品, 如彌賽亞, 水上音樂, 皇家煙火等, 已經有太多的介紹與版本可以選擇, 就不必提了. 諸位可以試試看上面提到的管風琴大協奏曲, 以及六首小提琴奏鳴曲, 大鍵琴組曲等. 韓德爾的管弦樂作品是巴洛克時期的最高峰, 我個人喜歡它們更勝於巴哈的管弦樂作品. 水上音樂以及皇家煙火所展現的是不朽般的光輝燦爛, 以及那個時代人性的自然光輝. 管風琴大協奏曲則是代表韓德爾沈靜與田園的一面. 我承認我聽巴哈的時間比韓德爾多些, 但聽韓德爾不需要太嚴肅, 他沒有巴哈那般沈重, 也不會硬把你的思緒扯入其中. 24天就完成了彌賽亞, 已經證明了韓德爾至高無上的音樂天性. 也請聽聽感人至深的韓德爾"讓我哭泣吧" (Lascia ch'lo piang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