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ft: M15A A-Wing; Right: M15A B-Wing |
剛好手上有兩台樣本, 就來介紹一下所謂的A-Wing (Oxide in)與B-Wing (Oxide out)的差異. 首先, B-Wing其實就是德國規(DIN), 而A-Wing是國際通用的規格. 所謂的Oxide in, 就是磁帶的鐵粉資料面是面向磁帶機的轉盤(也就是背向著操作者), 而Oxide out則相反, 磁帶運行時, 鐵粉面是朝外, 也就是面向操作者. 所以你會看到A-Wing的M15A, 磁頭方向是面向操作者, 而B-Wing的M15A的磁頭是背對著操作者.
|
A-Wing, 磁頭方向朝外對應於Oxide in |
|
B-Wing, 磁頭方向朝內對應Oxide out |
由於是德規, B-wing的方式比較不常見. 那為何德國人硬要堅持一個與世界不同的規格? 當然, 換一個角度, 應該說為何後來西方國家承繼德國Magnetophon的技術, 卻又把Magnetophon的B-Wing方式改成A-Wing? 原因我是不得而知的, 但可以看到許多西方國家的第一代機器, 像是EMI BTR-1, Studer A-27都是B-Wing的方式, 或是就已經同時存在A/B-Wing的不同規格.
|
EMI BTR-1 |
|
Studer A-27 |
A-Wing與B-Wing的優缺點其實並不明顯, 我待會談到的B-Wing的優點, 甚至某些優點在最後一代的Magnetophon M20/21裡也被打破! 我們現在以M15A來看看B-Wing的優勢:
第一, 的確在B-Wing M15A的結構下, 有一個最明顯的優勢就是, B-Wing的形勢下, 所有磁帶路徑上的機構件, 如Tension sensor, Roller都不會接觸到磁帶的鐵粉資料面! 各位可以比較以下的照片, 就可以清楚看到B-Wing的優勢. 也就是B-Wing M15A的方式, 會將磁帶資料面被機構的損傷機率降到最低. 但這個部分, 在最後一代的M20/21已經不復存了.
|
A-Wing Oxide in |
|
B-Wing Oxide out |
第二, 某些報導宣稱, Oxide out (B-Wing)的方式會比Oxide in的方式有更低的print through effect. 不過, 這個部分爭議比較大, 也有許多人不認為會有差異.
第三, 由於B-Wing不同於市場的主流規格, 所以B-Wing的機器都會比較便宜些....嘿嘿, 這的確是一個實際的好處.
而B-Wing的缺點呢? 一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清理磁頭比較不方便! 其他方面, A/B Wing我覺得都差不多. Studer也有針對德規市場的機器存在, 像A80是A-Wing, 而B-Wing的A80就是A81. A/B Wing之間磁帶的轉換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把磁帶面在進入磁路(Tape path)之前囀個180度, 就可以在A/B Wing不同規格的機器之間切換了. 不過, 以M15A的情況看, B-Wing下對磁帶資料面的保護的確是最好的方式.....當然, 大家不用太對A/B Wing太過在意, 因為A-Wing存在這麼久, 也是市場主流規格, 只要常常保養清潔, 其實是不至於損傷到磁帶的. 另外, A/B Wing只會發生在專業機市場, 而且是歐洲才會有的現象; 美規機器只會有A-Wing的國際規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