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即興的精神早存在巴哈的世界裡 |
有時我們愛樂者會為了一個完美的錄音版本而讚嘆不已, 時時聆聽而且時有所得; 但我也很難以想像這位讓我讚嘆欽佩的演奏家, 可能一生之中必須演奏同樣的曲目達數百次的心情! 這其間或許就存在著一個鴻溝...那就是業餘者與專業者之間的巨大距離! 由於音樂藝術的內涵不明確而且抽象, 對於業餘欣賞者, 可能永遠無法如專業演奏家站在同樣的角度來穿透這個曲目, 當然, 對於作曲家的意境那會是更加遙不可及!
在古典音樂的領域中, 作曲家就像是上帝, 他的一個作品就形成一個有限制條件的宇宙, 演奏家允許有著些許的自由, 但音符的軌跡與終止, 仍舊是一個不可違背的規則! 因此, 作品, 詮釋者與聽者始終存在這一個詭異的關係....三者尋求各自的幻境, 但重疊的機率卻是極其渺茫!
如果一個作品在作曲家心中仍然存在著與"完美"之間的差距, 並且暫時撇開現實商業的角度, 一個你比較喜歡的詮釋, 與另一個你比較不喜歡的詮釋; 甚或是一個有現實缺陷的演奏, 與一個毫無破綻的演奏; 或許並無差異高下. 其實以觀賞者的角度來看, 你或許只是在其中尋找適合你的幻象.
所以爵士的自由即興, 似乎就藉由一種更大的包容性將作曲家, 演奏者以及聽眾三者的幻境包覆起來.......可是Keith Jarrett偏偏卻又回頭跳進這"宿命"的世界; 當然, 遊走古典爵士的大型雙棲生物也不少......Bernstein, Gulda, Previn......就像是浮出海面換氣的鯨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