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To All Decca/London Mk.V & VI Cartridge Lovers – Try to Improve Them

Soldering between arm wires and mounting bracket pins

        自從1974Mk. V誕生, 可以搭配各樣輕質量唱臂的Decca唱頭, 就始終都有一群狂熱的愛好者為之瘋狂.  5mV的高輸出, 無比的音樂感染力以及幾乎毫無延遲的動態釋放的能力, 自我接觸到Decca vdH後就為之傾倒.
唱頭本體與mounting bracket結合時的狀態

        Mk. V & VIDecca唱頭的一個特色就是, 它們都必須借由一個adaptor (mounting bracket)與搭配的唱臂做連結優點是可以簡單的更換唱頭本體, 就好比MM頭更換針尖; 但缺點就是增加了一個接觸點(唱頭本體與mounting bracket之間)!
唱頭本體以接觸式的方式與mounting bracket連結與訊號傳遞

        所以將唱臂線直接焊接到mounting bracket上的pin(此舉並不會破壞唱頭本體的可更換性), 就是一個最直接改善Mk. V & VI的方法這樣的改善有多大呢(我的Decca vdH經過約50小時的running-in, 目前的效果可以直逼Decca Jubilee, 甚至超過它; 請參閱我上一篇關於Decca Jubilee的討論)?  我覺得我又可以揭起原本擋在我與音樂幻象之間的一層薄紗!

焊點盡可能的往前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沈靜在韓德爾(Handel)的音樂之中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我發現這一套”Complete Concerti for Keyboard & Orchestra”是我近來在深夜裡常常拿出來放的曲子因為夜深了, 音響不能開太大聲, 也無須情感強烈外放的曲子, 韓德爾的管弦樂作品, 典雅, 平和, 自然的格調與意境, 非常適合在夜深人靜得時候來沈靜一下自己.

        以留名古典音樂史上的大師來說, 西元1685年應該是大師產出密度最高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裡, 先後誕生了韓德爾, 巴哈以及史卡拉第另外一年應該就是1810, 因為蕭邦和舒曼在這一年誕生, 可惜的是孟德爾頌生的早了一些(1809), 以及李斯特晚生了一年(1811), 否則1810年就可以追平1685年的紀錄.
        雖然韓德爾和巴哈都是德國人, 但兩者的個性與際遇可說是截然不同的韓德爾幾乎都在英國發展, 而巴哈幾乎都在德國韓德爾未婚, 巴哈生了一堆小孩; 韓德爾一生算是富裕, 巴哈可是窮困潦倒一生雖然到了近代, 巴哈被冠上音樂之父的名號, 其作品的曝光率, 被討論重視的程度更是遠遠超過韓德爾但在同行後輩的莫札特以及貝多芬的心目中, 他們可是對韓德爾作品所能達到的高度非常的推崇最近讀到傅雷先生的文章, 提到他習慣在早晨聽韓德爾的彌賽亞, 而且喜歡韓德爾勝於巴哈, 因為他覺得韓德爾比較自然, 更接近中國人的意境雖然我沒有一大早聽音樂的習慣(因為睡得晚也起得晚), 但想來我在半夜聽韓德爾的管風琴協奏曲也是稍微沾到些古人先賢之風采了.

        我個人認為韓德爾的天才是自成一格的, 他的作品就像韋瓦第, 莫札特一樣自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別人是學不來的他也不需要去向別人證明, 或是影響別人什麼韓德爾最有名的作品, 如彌賽亞, 水上音樂, 皇家煙火等, 已經有太多的介紹與版本可以選擇, 就不必提了諸位可以試試看上面提到的管風琴大協奏曲, 以及六首小提琴奏鳴曲, 大鍵琴組曲等韓德爾的管弦樂作品是巴洛克時期的最高峰, 我個人喜歡它們更勝於巴哈的管弦樂作品水上音樂以及皇家煙火所展現的是不朽般的光輝燦爛, 以及那個時代人性的自然光輝管風琴大協奏曲則是代表韓德爾沈靜與田園的一面我承認我聽巴哈的時間比韓德爾多些, 但聽韓德爾不需要太嚴肅, 他沒有巴哈那般沈重, 也不會硬把你的思緒扯入其中.  24天就完成了彌賽亞, 已經證明了韓德爾至高無上的音樂天性.  也請聽聽感人至深的韓德爾"讓我哭泣吧" (Lascia ch'lo pianga).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EMT JPA66聆聽記 – King of Phono Stage

EMT JPA66 RIAA turnover & hf-curve連續可調


        這台EMT雖然不是最貴, 但應該是功能最完整, 也最複雜的phono stage四組唱頭輸入, RIAA turnover可調, 三頭六臂一機搞定, 對應78, mono/stereo的唱片也是輕而易舉效果是不是最好, 這個比較難說, 但我想如果EMT說自己是第二, 可能也不太有人敢說他是第一.
1955年最早期的FFSS錄音 (cond. by Erich Kleiber)

        此次特地到台中拜訪的原因, 主要是想藉由EMT JPA66RIAA可調的功能來確認在之前立體聲的黎明中提到的, RIAA曲線對最早期的Decca/London FFSS (1955/1956)的影響也因此確認了, 經過適當的RIAA turnover以及hf-curve的調整, 這套1955年錄音的”The Marriage of Figaro” by E. Kleiber, 展現了非常迷人, 溫暖的效果, 動態的釋放雖仍然沒有1960年代FFSS黃金時期的那般驚人, 但非常自然, 不會輸給EMI 1955年錄音的Gui的版本.
        另外的一個發現是, 類似的RIAA設定也可以使Decca/Londonmono原版唱片更好聽.
        當然, 假如您聽的是1958年左右的FFSS原版, 或是以後的再版, 由於RIAA的統一化, 就不會有需要調整特定RIAA曲線的問題發生了.
EMT 所提供的RIAA參考設定

        可惜的是, 擁有RIAA連續可調功能的phono stage寥寥可數, 而且都是價位高昂可是以資料來看, 195x年代各家RIAA曲線的條件是非常混亂, 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RIAA還原, 通常會給人錯誤的印象以及重播上的扭曲這也是早期唱片收藏不可不查的一個重點.
        另外, 這是一套能量以及實體感非常驚人的一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