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TFK M15a with line preamp & Monitor modules


TFK M15a with Neumann W444STA/O470 and NTP 277-400
        It's a last year done project.  We integrated Neumann/NTP modules with TFK M15a in original and refurbished TFK wider version trolley.  The modules are Neumann W444STA active fader, NTP277-400 plasma peakmeter and Neumann O470 monitor.  That means this custom M15a can connect to power amplifier directly.  They works beautifully.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Phantom power supply for WSW 811301 - Triton Audio "True Phantom"


WSW 811301 + Triton's phantom power supply
        48V Phantom power supply "True Phantom" by Triton audio of Netherland.  Need to be careful to prevent the burn out of input transformer of 811301 by phantom power leakage.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經典真空管錄音Console (四) - Decca WSW Console


1964 Built Decca WSW recording console in Vienna
        Decca在60s年代除了GENDEC外, 還有一套特別的真空管錄音混音台在Vienna Sofiensaal.  據說當年因為應付多軌的需求, 以及希望使用更方便的錄音台來完成Wagner Ring Cycle (Solti).  Decca向WSW Siemens (Siemens in Austria)訂製了這一套, 自1964起常駐於Vienna Sofiensaal使用.  各位有興趣可以細數一下手上的Decca維也納錄音, 就可以了解有多少的經典錄音出自這一套WSW Console.  

John Culshaw & Gordan Parry


        現在是不太可能知道, 為何當年Decca不使用自家的GENDEC console, 而特地向WSW訂製.  不過可以想見當年WSW產品水準之高.  (註: 我曾經看過Melodiya歷史照片中, 也有使用WSW的產品)  不過, 這一套console中的EQ & Compressor/Limiter Modules是來自Decca的設計.  其他的部分就是WSW自己的設計.  像是我收藏到WSW 811301就是其中使用的Mic preamp module. 
Decca EQ module

        關於Decca在Sofiensaal中使用的盤帶機, 應該是C37/J37為主.  可以參考我找到的唯一一張歷史照片來佐證.  
Studer J37/C37 in Sofiensaal
        另外當年同樣使用WSW console的Vienna Casino Baumgarten Studios也是使用C37/J37.  (註: Casino Baumgarten當年也常常被各大唱片公司所使用作為小編制的曲目錄音.  像是Philips, Westminster等, 許多當年一線的藝術家都有在這裡留下錄音)
WSW console in Casino Baumgarten, Vienna
Studio of Casino Baumgarten
Studer C37/J37
WSW 3 bands EQ (not Decca) in Casino Baumgarten
        關於這一套WSW console的整新紀錄可以參考這一篇.  值得一提的是, 這一套console在經過Ostrong Audio整理完後, 移到新址繼續提供音樂人士使用.  曾經提到過的Vienna Supersense仍然有使用這一套console進行錄音.
Decca WSW console is still available after complete refurbishment
       註: 我所談到的幾套recording console都是真空管時代的設計.  大家所熟知的Neve, API, SSL等都是後來的晶體設計.  隨著唱片市場的大好, 多軌錄音的需求, 以及晶體時代的來臨.  Neve也開始展露頭角.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Vintage Mic/Line Preamp Preparation (WSW 811301 + Eckmiller W86a/W85) - Part. II


Circuit diagram of WSW 811301 Mic preamp
        從之前Neumann Palette完成之後, 到最近完成了WSW/Eckmiller Palette的發聲, 算算居然也有兩年了.  一是因為這些更早期的modules非常罕見.  二是年代久遠, 要拿到狀態好, 還要經過真正高手整理的, 更是要點緣分.  

WSW 811301 + Eckmiller W86a/W85
        不過, 德國錄音模組的派系, 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入門.  基本上, 德國專業系統, 還是以TFK和Siemens/Klangfilm為大宗, 再加上一些獨門設計的廠家, 例如Eckmiller, Neumann, EMT等.  這裡提到的WSW, 其實是奧地利的Siemens, 與Siemens/Klangfilm有很深的淵源.  當然, 世界很大, 可惜我能力有限, 只能針對德系來研究. 
        另外, 我個人是相信技術在進步的.  我並非是"愈老愈好"的信仰者.  所謂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 絕對要在工程與技術角度站得住腳.  
        第二, 就好比NASA所使用的技術往往領先一般公司好幾個世代.  專業錄音領域的嚴謹, 以及產品設計, 也往往領先家用消費市場.  舉例說, 當年Cello Audio推出模組化的Audio Suite, 以及Audio Palette, 打響highest end的名號.  如今, 專業錄音產品看多了, 就會發現Mark Levinson只是在專業產品裡取經.  
        第三, 如同最尖端的技術與材料, 最先都會用在航太和軍事領域.  在音響工業也是一樣, 最尖端的技術材料和人才一樣都會先用在前段的錄音工業裡.  而且專業市場裡, 沒有真正的實力, 很快會被市場淘汰.  錄音室會用你的設備, 是因為可以提供更好的品質來服務客戶, 才能維持錄音室的營運.  而不是擺氣派和門面的.  現代所謂的highest end或是天價產品, 通常是在外觀上做文章, 甚至成為高級的裝飾品, 不一定代表技術或是工程上有真正的突破.  不過家用high end音響與專業錄音設備的出發點不同.  只要是願打願挨, 有這個市場, 自然有人會去經營.  
        第四, 如果這些60/70年代的立體聲錄音的效果, 到今天仍然讓我們瞠目結舌, 驚嘆不以.  甚至不斷更換更好的器材去探索這些錄音的極限.  我想當年這些第一線唱片公司所使用的錄音器材的水準之高, 應該值得我來試試.  問題應該只在於找不找得到狀態好的, 以及要找對東西.  也因爲這樣的想法,  開始了我這些年的專業錄音設備追尋之旅.
WSW 811301 rack

Eckmiller W85 + W86a (not rack yet)
        那現在這一套WSW/Eckmiller preamp與之前的Neumann Palette有什麼差異?  
        第一, 如同我上面所提到的, 一個主要的差異是WSW/Eckmiller只有一個gain stage.  而Neumann Palette有兩個, 一個是EQ裡的back up gain stage, 一個是Active fader裡的20dB gain stage.
Custom rack for WSW 811301
        第二, Eckmiller W86a/W85都是passive design, 是不需要供電的.  但是W86a EQ裡的LCR filter會吃掉36dB的gain, 所以專業使用上會有一個back up gain stage (~36dB)來平衡它.  事實上, 當年的V72 (36dB) 就是設計來"平衡", 類似Eckmiller W86a的passive EQ/Filter所損失的增益.  WSW當年也有811350 34dB的真空管設計.  但我會選擇70dB的811301, 一是因為增益足夠來當作Mic preamp.  二是811301是公認WSW最好的mic preamp.  甚至Decca架設在Vienna Sofiensaal裡的recording console裡的Mic preamp就是使用了811301.  是的, 最著名的Decca Wagner Ring/Solti有一半是使用它錄音(女武神與諸神的黃昏, 以及1964年後在Sofiensaal裡的其他錄音).  

LCR filters of W86a

Incredible adjusting mechanism of W86a

Interior of W85 fader; still dont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第三, Neumann Palette的增益是不夠使用在麥克風放大的.  只能用在line.
        第四, Eckmiller W86a是所謂的Hi/Low Shelf EQ.  而Neumann Palette裡的W491是3-bands parametric EQ. (註: 關於Equalizer, 請參考這一篇)  事實上, 我還在等待Eckmiller PF5/8h的出現.  因為W86a只能針對高低頻做調整.  如果需要做中高頻(Presence)的調整, 就需要PF5/8h.  但我找Hi/Low Shelf EQ有其他的原因, 先不在此討論.
Still looking for Eckmiller PF5/8h Presence EQ
        第五, 更少和更好的gain stage, 以及更不計成本的passive fader/LCR EQ.  關於W86a, 可以參考這一篇.  關於W85 passive fader.  我一開始是因為看到日本人介紹它.  看到內部的結構, 可說是驚為天人!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了解裡面是怎麼運作的.  基本上, 它是由許多的線繞電阻構成一個恆定200歐姆的增益衰減裝置, 電阻精密配對是肯定的, 問題是如何能夠做到無段式的控制!!  我也上過儀器, 確認過它20-20kHz的響應到現在仍然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個原因是, 我後來發現Deutsche Grammophon的錄音console裡的音量控制居然也是使用W85.  這加深了我的信心.  事實上, 最早期德式的passive fader都是使用類似的方式.  Eckmiller並非獨創.  Eckmiller也有另一個類似結構的W68 fader.  只是W68衰減的範圍比較小一些.  雖說W85並非第一個這樣的設計, 但應該是最後一代.  因為後期的W85內部就更改為碳膜的方式.  (註: 我有比較過使用於Decca Vienna WSW console裡的EAB W66a碳膜式passive fader, 碳膜的方式的聲音非常厚實也通透)  W86a和W85這樣的製作可能是絕響了, 因為現代應該沒有廠商會花這樣的成本來製作了!
        聲音上的差異呢?  很難想像WSW 811301是1960的設計, 不管在頻寬, 透明度, 解析度上, 晶體設計的Neumann W444都與之有一段差距.  事實上, 目前我的WSW 811301只有使用到35dB的gain.  還在等待適合的phantom power supply來測試811301 70dB gain的實力.  
        也提醒一下有興趣玩類似模組的朋友, 幾個要注意的部分:
        第一, 由於811301有70dB gain的放大率.  當時類似的真空管Mic preamp, 如V76等, 都會有一個至少20x的輸入變壓器.  在使用獨立48V phantom power supply時要特別小心.  因為phantom power推出的時候是在811301/V76/72等真空管麥克風前級之後的事.  所以要注意你使用的phantom power supply不能有任何的漏電給811301 or V76.  否則很容易會燒輸入變壓器!
        第二, 使用line source時, 我的接法順序是Line --> W86a EQ --> 811301 --> W85
        第三, 如果是用在Mic, 則應該是Mic --> 811301 --> W86a --> TBD make up gain stage --> W85


2022年6月2日 星期四

經典真空管錄音Console (三) - Deutsche Grammophon Tube Console

 

Deutsche Grammophon Custom Recording Console
        介紹完DeccaEMI, 可說是古典音樂最重要的大黃標Deutsche Grammophon (DG)當然不可不提.  說到DG的唱片, 可說是五味雜成.  因為年輕時音響功力不足, 常常嫌它聲音"單薄", 可是旗下名家如雲, 怎麼也避開不了它.  當年賣二手唱片, 不要說是DG德國黃標, 連Decca/EMI的德國版也是乏人問津.  彷彿是德國人的耳朵就是和英美不一樣.  再加上, 美國TAS鮮少把DG唱片上榜, 讓跟風的發燒友覺得DG搞不出好錄音...... 不過, 還好最近情況改善很多, 發燒友愈來愈能知道DG的"厲害".

        有時候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如果德國人可以搞出Neumann麥克風, 刻片機, EMT唱盤和TFK盤帶機等世界一流的設備.  怎麼可能會錄音搞不過別人?  以錄音工業來看, 德國人可是從1940s開始就是歐陸一霸.  而DG這個德國最大的唱片公司, 又有周遭第一流的錄音設備廠商的就近支援, 怎麼可能錄音錄不好?

Mozart Magic Flute Session (Karl Bohm, 1964)

        DG的錄音console自然也不會假手於人.  也因應立體聲與多軌錄音時代的來臨, DG在1957年也集合了當時德國最好的錄音模組, 打造了幾台供自家錄音使用的真空管錄音console.  甚至Emil Berliner Studios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  12聲道, 可攜式設計, 我想當年在著名的Jesus-Christus-Kirche錄製的無數經典都有經過它.  甚至最近Emil Berliner Studios的直刻唱片錄音現場也有看到它的身影!  其中可以看過一些關鍵的組成模組是V72/76 Mic preamp, U73 compressor以及Eckmiller W86a shelf EQ和W85 fader. (註: 這也是我想找到Eckmiller W86a/W85來玩的主要原因)






        DG當年使用的盤帶機, 早期當然是以TFK為主.  (我多年前曾經收到一台掛著Deutsche Grammophon財產編號的15/30ips M10a + V396/397.  我最後留下V397/396作收藏, M10a transport讓給中國的大米)  不過, 後來似乎逐漸被Studer C37/J37所取代.

        而後, 因為DG與Philips在70年代合併為Polygram.  後續DG所使用的晶體錄音console就是由Philips自家特製的晶體console挑大樑了.

Gunter Hermann in Boston session

        註: 當年歐洲四大唱片公司, DG, EMI, Decca, Philips.  Philips在50/60年代的錄音設備不詳.  不過從許多Philips的錄音來看.  即使Philips是最後加入黑膠唱片工業的一家, 但Philips的錄音並沒有讓幾位大哥專美於前.  以有限的資料來看, Philips並不喜歡使用太多麥克風, 與Mercury一樣是三隻麥克風的愛用者.  關於Philips的錄音工程, 可以參考這一篇當年Philips王牌工程師Hans Lauterslager的訪談紀錄.  有趣的是, 此位老兄曾經是EMI著名的Puccini Tosca/Callas/Serafin(1952)的錄音師.

        註一: 一個巧合是, EMI REDD console與DG, 都選用了40dB gain的Siemens V72s.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經典真空管錄音Console (二) - EMI REDD Console


REDD.51 console
        REDD = Recording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Department.  也就是EMI錄音工程研發部門的縮寫.

        REDD console有三代, REDD.17, REDD.37以及REDD.51.  REDD console很有名, 一是因為Beatles 60s年代錄音都使用它.  二是EMI Abbey Road Studios, 相對於Decca開放許多, 在網路上有很多相關資料可以搜尋得到.  因此許多經典REDD的設計, 直到今天都還有不少廠商生產它們的現代版本.

REDD.51

REDD.51

REDD.17

REDD.17

REDD.37

REDD.37

REDD.37 with V72s

REDD.37

        最早一代REDD.17是由德國EMI Electrola開發出來的.  這也或許是它直接使用了當時最好也最通用的V72當作.17的麥克風放大器的原因.  REDD使用的是Siemens V72s, 40dB的版本.  而且一直沿用到第二代的REDD.37.  直到REDD.51才使用EMI自己設計的.47 Mic Preamp來取代V72s.

        EMI/Columbia早期立體聲錄音就是由REDD挑大樑.  直到約1968才被新一代的TG晶體錄音console所取代.  依所看到的資料來看, EMI Abbey Road使用過的盤帶機相當多元.  各大品牌都有.  除了EMI自己開發的BTR系列盤帶機外, 立體聲初期使用Studer C37/J37相當多.  

EMI BTR-2

Studer J37 4 track

        Recording console當然很重要, 但從當時同樣使用V72以及C37的EMI和DG來看, 兩者錄音還是有不少差異.  即使比較同樣是英國的Decca與EMI.  同樣在Kingsway Hall錄音的效果平衡也是不同.  有一個有意思的差異是, Decca通常直接在錄音現場完成兩軌母帶, 不進行後製.  而EMI通常會先收錄在四軌母帶, 再後製為兩軌.  對"潔癖"至上者, 或許會認為Decca這樣才是王道.  但各位樂友可以自己比較一下手上同時期Decca與EMI的錄音.  也不見得EMI的錄音效果會比較差.  雙方應該是各有所長.  這是因為錄音過程中有太多的變數與步驟要考慮.  並非只看到其中一個步驟或是變數就可以判定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