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黑膠的黑暗面(三) - 唱頭與壽命; Dark side of vinyl (III) - Cartridge & its lifetime

From left to right: latter/earlier version of Decca vdH, Decca Gold (retipped by vdH)
        (五) 唱頭的選擇.  唱頭大概是類比音響系統裡和喇叭一樣是失真最高的元件!  它們也正好位在一套類比系統的最前和最後端....而且, 它們其實是類似的轉能器...唱頭的功能是將振動的機械能轉換為電流訊號; 而喇叭剛好相反是將電子訊號轉換為喇叭震膜的振動機械能!
        既然有機械轉換的結構, 自然而然會產生各式各樣的transducer的設計; 就好比市面上有著各樣的喇叭設計, 靜電, 動圈, 號角, Ribbon....等等.  所以對於剛入手黑膠系統的燒友, 第一個可能要面臨的選擇就是到底是, MC? MM? MI? IM? VMS? 高輸出? 低輸出?.....等等(有興趣的請參考我之前寫的"談談黑膠播放的源頭(一), 談談黑膠播放的源頭(二)").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唱頭也和喇叭一樣, 在市場上存在著所謂的主流設計; 喇叭市場裡的主流就是動圈單體式設計, 在唱頭市場裡就是MC設計.  主流設計是否一定是最好, 失真最低的設計?  這個部分有些複雜就不在此篇裡討論.
        MC唱頭在當今市場是主流, 所以選擇性是最多的, 相對的, MC唱頭的價位也會比較高些, 因此廠商也願意投入比較高級的材料與制作.  再來是MC的輸出一般來說比較低, 所以必須要考慮一個升壓器或是前前級來處理.  其實這有點像是現代高級動圈喇叭, 效率愈來愈低以及分音器愈做愈複雜, 所以你只好再買更大power的擴大機來對付它....在商言商的角度也不難理解, 除了廠商不斷追求High End極限外, 其實這樣才會產生更大的商機.  所以選擇MC唱頭通常代表你必須花費更多的budget在唱頭這一段, 以及增加前段的複雜度; 相對的, 選擇MM/MI式的唱頭或許是剛準備進入黑膠世界的朋友們比較合適的選擇.

From left to right: vdH/Shibata/Fritz Gyger
        (六) 唱頭的壽命.  唱頭既然是一種transducer, 它的壽命就與它所被設計出來轉換效能的規格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 唱頭如果不能有效或是在可容忍的失真度上轉換刻錄在唱片溝槽裡的訊號, 那就代表此時唱頭必須進行"重整"或是"re-built".  當然, 最直接影響讀取唱片溝槽訊號的就是唱針/針桿/懸吊系統等機械結構(我們先假設磁性迴路以及線圈是相對長時間不會變化的). 先來看針桿, 通常針桿都是選擇使用剛性強的材質, 像是鋁, 硼甚至鑽石.  而針桿主要的作用在於前後固定唱針以及線圈(或是磁鐵等), 所以基本上除非斷裂變形, 不然應該不會有"壽命"的問題.
不同針尖型式所對應的不同規格
        針尖的壽命部分, 就比較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鑽石摩擦塑膠唱片, 所以理論上唱針是不會損壞的.  另一種說法來自唱頭的設計者, 其實不只是vdH形容他的針尖大概只有兩千小時的壽命.  Decca/London唱頭的JW也回答我針尖最好在一千五百到兩千小時後換新.  而且每次我的笛卡頭回到他手上檢驗時, 他都會給一個針對唱針condition (worn out)的comment, 像是30% worn out等.  另一種說法是, 唱針在摩擦唱片時, 慢慢的, 日積月累的上面會包附一層PVC....由於我沒有可以定量檢驗唱針的方法, 所以我無法確認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但基本上, 雖然鑽石非常硬, 但任何相對的摩擦都會帶來相對的損耗, 只是大小問題.  所以我傾向vdH/JW專業的說法.  唱針還是會有壽命的.  這壽命並非是超過兩千小時就完全無法使用, 而是此時針尖磨損後的狀況已經無法提供設計者希望達到的"規格", 甚至反而會有損傷唱片的風險.  事實上, 我也不太會去執著在針尖的壽命是一千五或是三千....因為唱頭最脆弱也最容易變化的其實是它的懸吊系統, 也就是damper!
MC唱頭架構一例
        唱頭的懸吊系統有許多種不同的設計, 但大概都脫離不了damping rubber的存在.  由於rubber屬於軟性材質, 在唱片播放過程中, 會處於一直變形恢復的狀態, 用久了彈性疲乏是很正常的現象.  甚至早期許多唱頭放久了, damping rubber還會發生硬化的現象, 像是早期的AKG唱頭.  Damping rubber老化或是彈性疲乏的現象是, 你會發現唱頭的針桿是歪斜(在沒有施加抗滑的條件下)的.  或是你會發現在唱某些偏心特別嚴重的唱片(尤其是鋼琴), 高音會有"調變"的現象, 也就是說唱頭的damping rubber的變形恢復的反應已經沒有辦法跟上劇烈變化的音軌.  Damping rubber的壽命因廠商使用原料不同而異, 也和搭配使用的唱臂不同而會有所不同.  通常搭配正切唱臂下, 唱頭的damping rubber的壽命會短一些, 因為它的負載(唱臂的有效質量)會比較大.  我的經驗是大概在你認真考慮針尖磨損的問題前(搭配Opus3 Cantus正切臂), 你就先會碰到damper老化的問題了.  所以我的習慣就是將整棵唱頭送回原廠更新damper以及針尖了.  某些MM或是MI唱頭的用家就比較簡單了, 因為只要購買新的針桿/針尖來更換即可, 而且價格通常都是非常可親的.  但比較高價的MC唱頭這方面的收費就會比較可觀了.  所以大家選擇唱頭前, 一定要問清楚廠商換針尖或是damper的收費方式.  不過, 請注意唱頭絕對不會是長久不變的.  當然, 每個人對唱頭老化狀況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  所以我說的時間只是給各位參考.  由於高價MC唱頭要更換damper或是換針的費用頗高, 一些用家會使用抗滑(支點唱臂)來"補償"針桿歪斜的狀況.  不過, 抗滑這個部分頗有爭議, 而且抗滑力是施加於唱臂軸心, 與唱頭damper位置是不同的, 正切唱臂也沒有抗滑需要調整, 所以我不太適合對抗滑多做評論.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西電超級發燒友得見 - Super Western Electric-phile

Original WE's 1st and 2nd tubes (VT-1 and VT-2)...OMG, a century ago!
        7-ways super horn system based on WE555 driver....countless WE tubes and amplifiers....EV giant 30" subwoofers driven by Siemens Klangfilm 250W amplifiers....AMAZING & KILLING SOUND!!
7-ways horn systems... 
Early WE555 field coil driver
EV 30" subwoofers
LCR phono and preamp by WE tubes and components
EMT730...EMT730...EMT730... (a "mini" Garrard 301 hidden in the back)
Wonderland hidden in the dark....Dark side of FORCE?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不為人知的小廠 - Crossroads records

Crossroads的微笑stereo標誌
        我必須暫時放棄, 除了知道Crossroads是隸屬於Epic records下的一支低價位品牌, 發行的內容也大部分來自捷克的Supraphon之外, 我實在是在網路上挖不出什麼樣的寶....而我對Crossroads產生興趣, 如之前所提到的, 是因為偶然聽到這一張驚為天碟的Suk Trio演奏的貝多芬"大公"三重奏.  其音效之佳, 展現出來的音樂感染力和張力, 讓我認為這是我所聽過最棒的大公版本!
我列為天碟之一的Suk Trio
        也因此上網買了幾張其他的Crossroads唱片, 因為心想, 如果張張都有Suk Trio的效果, 那真正就賺到了!  Crossroads的封面設計挺搞怪的, 好不好就見仁見智.  對我來說, 這樣的設計對古典來說是輕佻一些.  印刷與包裝就是一般美國小廠的品質, 談不上精緻, 也比不了歐陸的小廠.
Navarra的Brahms.  這一張效果很好

這一張Krebber應該不是來自Supraphon, 而是來自於Philips


這張Navarra絕對超值!
這張Mono的高音有點太突出直接, 我覺得可能也是等化曲線的問題
這張就可以看得出Crossroads封面的搞怪....是看到Brahms出現嚇一跳, 還是.....
        整體來說, Crossroads版的刻片, 一般來說算是不錯, 但Suk Trio的"大公"就真的是"異數", 讓你超乎想像的好, 也因此得知原始Supraphon的錄音(按資料來看, Supraphon的錄音與刻片設備與英國EMI關係頗深, 但由於財力的問題, 設備的更新上比不上西歐與美國; 但奇怪的是, 早期的Qualiton, Hungraton並不會有類似Supraphon較為偏暗的音色)可以到達什麼樣的程度.   Crossroads的音效, 較之於Supraphon, 也印證了早期196x年時, 美國比東歐較為進步的後製設備.  讓黑膠收藏家有一個"另類"的選擇, 也可以藉此聽到Supraphon原始錄音母帶的可能性.  聽了這些Crossroads唱片後, 除了Suk的Brahms sonatas (mono)外, 其他的音質, 逼真度與密度感都不錯, 在高音的表現力上呈現了與Supraphon不同的質感.  動態表現上, 也不會有一般小廠便宜制作所呈現的"壓縮"的感覺.  尤其是Navarra幾張錄音都非常好.  以下是Crossroads的目錄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