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 recorder vs Master Recorder - Mini but sounds BIG! |
和Studer A80, Telefunken M15a這樣的大傢伙相處久了, 一開始操作Nagra還真有些不太習慣. 第一就是上帶馬上就會"卡卡"的. 這不是說Nagra有問題, 而是因為操作面積變小了, 一時不習慣, 雙手還會打架. 另外就是Nagra由於是攜帶式的考量, 固定盤帶的方式就是用類似螺帽鎖緊固定的方式, 來避免任何滑動或是掉落的可能性發生.
|
Inside of Nagra IV-S |
第二是Nagra是單馬達設計, 回帶或是快轉的速度, 真的是挺慢的. 不過這實在是非戰之罪. 便攜式的設計本就有體積以及重量, 甚至耗電量的限制; 這只要習慣就好. 而且你考慮到如此小的體積裡, 塞入了麥克風前級, 播放/錄音線路, 鑑聽喇叭一顆以及功率放大線路, 3.75/7.5/15ips三種速度可調, NAB/CCIR playback EQ切換, 穩定的磁帶transport機構(包含一顆Capstan motor), 別忘了裡頭還有約三分之一的空間要留給十二顆一號電池的空間.....我真的很難想像在1980年代, 沒有強大電腦工業設計程式的協助下, 還可以整合得如此漂亮; 你不得不佩服當時瑞士的工業設計能力! 關於快轉(FW)的部分, 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 Nagra IV-S只有在內藏的鑑聽喇叭在"Playback/Monitor on"的情況下, 才允許FW的動作. 而且只有大概是比15ips還要快那麼一點點的快轉速度.
|
Playback/Record preamp just behind the metal shields/ Single capstan motor & belts |
第三是Nagra制式的input/output端子不是使用一般常見的XLR方式(麥克風輸入的部分是), 而是使用Tuchel/banana的端子. 不過, 兩組的輸出(一組是7-pins的Tuchel, 一組是Banana方式)是值得稱讚的. 輸出也有兩種: 一種是Direct, 不經過Nagra本身的前級VR, 直接將Playback磁頭的訊號輸出; 另一種就是可以經由前級VR來調整輸出大小. 兩種的切換也非常方便, 直接在前面板上切換. 錄音的部分要小心的是, 由於Nagra的錄音放大是採用電流放大的方式, 所以使用的錄音訊號線是必須加上電阻做限流控制, 如果直接使用一般的訊號線, 會很容易損壞錄音線路! 所以千萬不可使用沒有限流電阻以及阻抗匹配過的訊號線!!
|
Custom current-limited input cable for recording |
|
Playback speed/EQ can be selected from top panel |
當然, 大家最好奇的是Nagra的聲音到底好不好? 錄音部分我還沒有試, 不知道. 但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 以Nagra的技術能力, 要做出難聽或是不正確的聲音, 可能比好聽還要困難許多. 雖然目前搭配的輸出訊號線以及電源線都只能是原配的細線, 但它的表現已經讓我眼睛一亮! 尤其它的中高音音色充滿"誘惑"般的魅力, 會讓你想把音樂一直聽下去. 低音的能量與層次也和它迷你的體積完全不吻合! 真不愧是field recorder之王!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 比起A80/M15a, 由於單馬達的設計, 會讓Nagra IV-S的磁帶控制張力沒有辦法那樣穩定以及偏低(這從倒帶和快轉就可以看得出來). 而偏低的張力設定, 似乎對一些脆弱的老帶子來說是件好事! 而且理論上對磁頭表面的壓力以及損耗會低一些.
|
Not afraid of super high end vinyl machines... |
|
And digital machines.....also |
我非常好奇的是, 如果這一台Nagra配上更好的線材(不一定要貴)以及電源, 甚至是使用電池供電的情況, 再把一些老舊的電容更新, 聲音可以再好到什麼程度? 並非Studer/Telefunken不好, 但Nagra的確帶來一種不太一樣的小家碧玉的品味! 事實上, 以Nagra IV-S的精工和完成度, 可說是瑞士鐘錶級的藝術品, 而且以目前市場的價位來說, 絕對值得有品位的發燒友來收藏一台! 上回巧遇大倫兄, 驚覺Nagra播放母帶, 再搭配一台禮聲的MarValve真空管耳擴, 就是一套地表最強, 音質大概是天下無敵的桌上"迷你"系統了!
|
As input source of MarValve tube headphone preamp - excellent quality! |
I am ready to go......and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