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淺談盤帶重播(四) - 霧裏看花, 從重播看錄音

From Euphonia
        這裏先來聊聊黑膠重刻片(或是不同刻片)當作引子.  雖說我的黑膠唱盤應該至少有三年沒有轉動, 也許久不涉獵黑膠的版本學.  的確這二三十年來, 有許多人很用心的整理出許多唱片公司的刻片資料, 與不同刻片壓片的差異, 當然也就造就了ED1的追捧風向.  但是ED1真的比後來重刻的版本比較好? ..... 或是ED1是最接近母帶的聲音? (當然不是....)
Early 7.5ips/2T prerecorded tapes from Masters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複雜.  我這裡只針對如何來"看"聲音(錄音)的角度.  不論刻片壓片, 一張黑膠你要他發出聲音, 你就需要透過唱頭與唱盤(後面一堆硬體就不扯進來了).  所以透過不同的唱頭和唱盤, 你就會聽到不同的聲音.  也就是說, 對任何的錄音載體來說, 你都必須透過特定的重播設備才能感受錄音的品質.  所以黑膠刻片的差異, 其實還可以更往前頭去看.  刻片之前總要有重播設備去讀取母源.  所以大體上看, 所謂ED1或是重刻片(或是不同刻片版本)的差異, 有很大的部分來自於讀取母源設備的差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黑膠的不同各國刻片的版本, 必須來探討不同國家所使用的母帶機的不同.  可惜這部分資料不多.  英國EMC重刻許多EMI名版, 使用了丹麥Lyrec的母帶機與刻片系統.  美系當年或許以Ampex為大宗.  德系應該以自家TFK為主.  後來可能就是由Studer一統天下了.
        一個錄音一旦產生被記錄在某種載體下, 其實就固定了(甚至會隨時間而變差).  不同時間以及不同重播設備下的讀取, 就造就了不同的(重播)版本.  而在技術上, 不同重播硬體能夠讀取的"訊息量"的能力不同, 也因此會有版本之間的"好壞".
Latest Studer Master Recorders - A816/820
First Studer Master Recorder - C37
Studer Master Recorder - A80
        更有意思的是, 從磁帶的技術來看, 磁氣錄音技術(錄音頭+機構線路)的成熟早於重播(播放頭+機構線路).  這就是說, 用更成熟的重播系統來重播早期的母帶, 人們才發現原來之前的母帶的效果遠超過想像, 也就是之前評斷(母帶)錄音效果的能力, 其實是受到了當時重播系統的限制!

        霧裏看花裡的花, 其實一直在那裡; 只是我們是隔著多濃的霧氣去欣賞它.

        當我們沒辦法創造母源, 而只是受限在固定的載體時, 重播載體的能力就益發重要.  不論盤帶, 黑膠, CD皆然!  我談重播系統的優化, 並不是要大家花大錢買頂級的硬體, 而是概念.  如何發揮手上的硬體設備, 讓它"正常"工作已經是許多人(包括我)的挑戰.  盤帶機真的不是會轉有聲音就好了.......

        淺談盤帶重播(一).
        淺談盤帶重播(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