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1 – 布拉姆斯的青春愛情之歌

Brendel/Hans Schmidt-Isserstedt/Concertgebouw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舒曼形容蕭邦的音樂是花朵下的砲火這首布拉姆斯在26歲完成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我覺得是布拉姆斯最接近蕭邦意境的一個曲子用花朵形容布拉姆斯似乎不妥, 但炮火卻是一點也不會輸給蕭邦其內在藴藏的熱情與衝突, 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抑鬱, 我想用活火山式的醖釀以及爆發來形容應該不會太誇張.
Young Brahms

        而這首稍微彈慢點就會超過50分鐘, 宏偉如交響曲般的鋼琴協奏曲, 我相信對鋼琴家來說, 絕對是心靈以及體力上的馬拉松式的挑戰對我來說, 我喜愛這首第一號更勝於著名的第二號而且印象中, 你也很難再在布拉姆斯其他的曲子裡聽到這樣情感激烈衝突與對比的例子.
        布拉姆斯對我來說, 有幾個特徵第一個是他似乎不是一個多產的作曲家; 四首交響曲, 兩首鋼琴協奏曲,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一首雙重協奏曲等等第二個特徵就是這些管弦樂作品都很”.  第三個就是布拉姆斯好像與標題音樂無緣(除歌曲外).  第四個特徵就是他沒寫任何的歌劇這樣聽起來, 布拉姆斯應該是很純粹的作曲家, Bruckner.  但我覺得其實布拉姆斯的作品的敘事性以及抒情性是非常強的, 只是內斂如他者, 不願意以文字表露, 而以層層的音符包覆住他的意圖.
        我最近翻出來聽的這一個由Brendel/Hans Schmidt-Isserstedt合作的版本讓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Brendel演出這個版本時, 正值42, 其技巧, 音色與爆發力正是壯年時期的巔峰Hans Schmidt-Isserstedt一貫豐厚的音色平衡, 不徐不緩的張力, 正好激盪出這首布拉姆斯青年時期的絕唱而且在Hans Schmidt-Isserstedt的伴奏下, 這個版本的第二樂章如天堂般悠美的抒情曲調會讓你覺得這是布拉姆斯寫下的最美的一個慢版樂章這個版本的錄音在我的系統下聽起來非常好, Brendel的鋼琴仿佛是浮現在一片深沈憂鬱的管弦樂海之上鋼琴與管弦樂的音色平衡完美的詮釋了這個曲子的精神.
        說實話, 我不是Brendelfan, 所以當初買這張唱片, 是衝著Hans Schmidt-Isserstedt買的.  Hans Schmidt-Isserstedt算是非常低調, 少被媒體提及的一位大師級指揮家我也是聽到EMI出版的NDR系列以及他在Decca錄的貝多芬交響曲才知道這位大師的實力可惜的是我知道得太晚, 許多Hans Schmidt-IsserstedtNDR的名演(EMI發行)都已經絕版了, 我只有收到他的Mozart, Wagner, Hindemith.  他與NDR演奏的布拉姆斯交響曲以及與Arrau合作的鋼琴協奏曲, 目前仍是無緣得”.




        這個錄音的一個珍貴之處是這是Hans Schmidt-Isserstedt的天鵝之歌這是73歲的老大師與42歲壯年之姿的Brendel一起合作所唱出的布拉姆斯26歲的青春之歌.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就是這個錄音效果非常好, 尤其是低音的渾厚以及層次可說是Philips錄音裡的最高水準了有趣的是, 你比較Arrau/Haitink同樣與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錄音, 你會發現後者的平衡比較突顯鋼琴的音色, 再加上Haitink克制收斂的管弦樂伴奏, 會讓你覺得這個版本有點怪, 聽起來不是很自然再比較Philips最著名的Kondrashin/大會堂的天方夜譚, 你會發現Kondrashin的這一張的效果聽起來有點遠, 像是單點錄音的味道, 音場定位與深度都非常好, 可是反而欠缺了Hans Schmidt-Isserstedt/Brendel這一張豐厚的管弦樂質感所以三張同樣樂團同一家公司錄音的片子(應該也是同一個場地), 居然表現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質感與平衡令人好奇的是, 是誰最終來決定一個錄音混音後的平衡因為這在在影響到我們對於一個演出的判斷不過以我聽到的Hans Schmidt-Isserstedt的錄音來說, 由雄渾的低音域支撐住的演奏是他的特色.

1 則留言:

  1. https://www.facebook.com/liuchng.gm/posts/10201739712931488

    https://www.facebook.com/liuchng.gm/posts/1020171831747661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