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音樂隨筆(十九) –談普羅高非夫的交響曲 – 在黑夜大海中的航行與回顧



        我一直的印象是俄羅斯的作品由俄羅斯的演奏家來演奏, 聽起來就是特別地有味道和精神這次聽完Rozhdestvensky指揮他的子弟兵MRSO(EMI)也不例外另外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Mravinsky/Leningrad Phil.的柴可夫斯基交響曲(DG).


        當然後者的來歷就不用多說了我個人認為是柴老交響曲的最佳版本, 錄音更是DG的最高水準你的音響有多好他就有多好不過由EMI發行的Melodyia系列的錄音就比較考音響系統這個系列的音響通常都比較直接一些, 高音也比較偏明亮, 音場也較為前衝但只要你的音響聲音厚實度和輕鬆度夠, 他們聽起來其實是非常過癮的.
        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描寫Prokofiev的作品, 認為Prokofiev正常的寫下一首曲子, 然後再把它們”Prokofiev-ized”(普羅高非夫化).  或許這也代表了Prokofiev作品不易親近的程度, 以及作曲家高傲的個性與天才, 不願意隨他人起舞但不可否認的是: Prokofiev在交響曲上的確開啟了另外一種聲音的力度和方向這是非常困難的好比Stravinsky的春之祭典被巴黎人砸台; 也好比在鋼琴的聲音上, Debussy之於Chopin, Chopin之於古典的奏鳴曲;  在管弦樂上, Wagner之於其他的浪漫樂派作曲家.
        而Prokofiev從天才洋溢, 一氣呵成的第一號古典交響曲開始, 先將所有的樂評打趴在地上, 再送上艱澀難懂以及狂暴的二, , 四號; 最後以圓熟的五, , 七號交響曲作結尾細數古往今來的作曲家裡, 有幾個有如此的魄力和狂妄
        交響曲由Haydn而始, 到貝多芬手上已經是令後人難以接續; 整個浪漫時期也就是Brahms勉力而為的四首傑作, Bruckner/Mahler接著開創了交響曲更龐大更複雜的結構和內容, 也幾乎終結了交響曲的創作型式國民樂派的Sibelius, Dvorak以及柴可夫斯基手中的交響曲雖然也另外開闢了一種道路, 但應該可以視為是浪漫樂派的濫觴.
        個人覺得Prokofiev的交響曲中應該是以第一號古典最容易親近也是Prokofiev最有名的作品之一當然俄羅斯人的古典絕對不是維也納宮廷中優雅的古典, 而是有點帶著Prokofiev邪惡, 諷刺微笑的俄羅斯古典.  Rozhdestvensky/MRSO的古典則讓你不敢喘息, 一氣呵成, 狂風掃落葉般的演奏大家公認Prokofiev最圓熟的是第五號.  Previn/LSO (EMI)的第五號演奏和錄音也都非常棒我個人非常喜歡第七號; 尤其是第一號聽完接著聽第七號在黑夜的海洋中航行和回顧是我對第七號的寫照.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音響隨筆(十) – 音響中的丐幫祕技 (一):接點


        何謂音響的丐幫祕技我的定義是可以省錢而且正面改善重播效果的方法省錢當然也可以是少花冤枉錢的意思而所謂的正面改善, 我想必須做一些解釋以避免誤會, 這也是我玩音響的一個基本原則: 那就是我相信在訊號或是電源傳遞的路徑上, 接點與界面是愈少愈好, 接點的阻抗是愈低愈好.
        當然這裡不談器材內部的接點, 因為我連擴大機裡頭, 訊號要怎麼走, 線路板裡頭的layout怎麼跑都不曉得, 如何改善它們? 而且我不建議去破壞原廠機器的狀態那大家有沒有想過, 音響器材的電源供應和之間的訊號傳遞通常會有多少接點和界面我舉市電接到器材的例子:
        電源Breaker à Y插端子(breaker之間接點為接觸式) à 導線(Y差之間接點為接觸式或是焊接式) à 牆壁或是獨立插座(與導線之間接點為接觸式) à 插座內金屬導體 à 電源線公插頭金屬導體(與插座之間接點為接觸式) à 電源線內導體(與公插頭之間接點為接觸式) à 電源線母插頭(與導體之間接點為接觸式) à 器材電源插座(與母插頭之間為接觸式)…
        如果你用的是鍍金, 鍍銀, 或是鍍銠的Y插或是電源插頭/, 再加上你的導體可能有銅, , 銅鍍銀, 銅鍍銠, …的組合, 你可以自己算一算你這一路上, 存在著多少界面之間的傳導那接點的阻抗呢接觸式肯定是不如焊接的方式現代的發燒器材幾乎都取消電源線由機內直接拉出的方式, 而是留了一個電源插座給使用者嘗試搭配不同電源線的可能性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不同結構設計與材質的電源線, 肯定是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如果固定住線材的變數, 我幾乎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直入的方式一定會勝過透過插座/插頭的方式!  因為傳導的接點和界面, 以及阻抗, 直入的方式有利太多了所以我佩服FM Acoustics的做法, 不跟隨潮流(除了價格, 不過FM從以前就很貴!), 堅持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當然也就少了賣電源線的生意對發燒友來說是好是壞, 見仁見智, 我想就不多說了, 我想重點應該是在FM選擇怎樣的電源線設計和材質, 以及FM的設計者為何認為這樣的線材就足夠發揮器材的性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或是正由於不同的線材和設計再再影響聲音的平衡和表現, 所以FM選擇這樣的方式, 不希望使用者使用其他的線材, 反而破壞了設計者想維持的平衡點.

        所以可以省錢又可以升級的丐幫祕技的其中一招, 就是想辦法減少電源或是訊號傳導路徑上的接點和介面, 或是想辦法降低它們的阻抗這樣的改變, 通常可以全面改善系統的解析度, 質感, 厚度和密度, 音場的層次, 以及動態而且我幾次的變更的結果告訴我, 通常這也會讓系統的高頻部分更平順, 不刺耳.
       我之前更改QUAD 989的靜電板的供電方式, 插座裡接法的變更, 以及喇叭線直接用裸線做Y插的方式, 其實都是為了得到更少的接點/介面, 以及更低的傳導阻抗所以如果你的系統會暫時穩定一陣子, 不妨從頭到尾review一遍所有的傳導路徑, 看是否有改善的空間尤其是電源的部分.
        我最近一次的變動是, 以手上的Belden (2x10 AWG)做了兩條電源線直接接入專用的音響電源breaker, 供應Cary 805c的電源它們的condition: Schurter 的母插頭 (內部用焊接的方式) à Belden cable 3M à Cardas 純銅Y(用焊接的方式與Belden連結) à Breaker.  Burn-in150小時後, 我深深覺得這是我音響中最最便宜的投資了! 因為它大大地改善我系統聲音的表現, 而且是全面正面性的改善.  尤其讓像真度更往前邁進一大步.  接點/介面, 或是插座/插頭的存在, 通常是為了方便性.  但這些都是對傳導或是音響效果是不利的.  矛盾的是, 這些方便性卻不知不覺限制住系統的效果, 也大大增加我們發燒友花冤枉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