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A Vintage System - 8" Full range Siemens in Mauhorn

Classical Mauhorn with Siemens 8" full range unit
        男人好像都難免有vintage情節...至少我有.  Vintage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 也可說是技術發展的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里程碑.  當然也並非就是新不如舊, 畢竟技術與材料都會隨著時代在進步; 有時候回頭來看這些vintage, 不如說是探索某些思想或是技術的源頭, 甚或是在萌芽之時, 前人如何在有限的材料與技術之下所給出的答案.  甚至是多驚人,  跨時代的創意!  當然, 這裡頭都是科學, 並非是神話.
        誠然, 技術在進步, 並不一定代表現代產品本身的價值或是成就, 一定會超過前人.  因為這裡頭畢竟有著商業的角度在, 尤其是在這個商業以及行銷掛帥的今日!  所以如果有一個產品設計可以歷經歲月的洗禮與驗證, 卻仍然可以與現代產品抗衡而且絲毫不遜色, 我願意稱呼他們為音響歷史中的"七大奇蹟"了.  像是Peter Walker的ESL設計, 以及從立體聲初期一直存活到現在的活化石 - Decca唱頭.
Decca Mk. II just back from JW
My brother's ESL57
        從transducer的失真角度來看, 全音域無分音器(ESL57不是), 幾乎是最輕震膜, response time最快的ESL, 可以說是難有敵手.  不過, 比較fragile的體質, 有限的音壓規模以及偏低的效率也是它的缺點.  所以高效率的號角系統, 或是全音域單體組成的系統, 是我近來研究的目標.
        而聽到這一套由早期德國全音域經典單體加上背負載號角音箱所發出來的聲音, 也的確符合我某些的期待.  2.5W的WE VT52, 再想想我的單端845所釋放出的熱量, 聽音樂真的有必要搞得這麼熱嗎?  哈哈!
        雖然主人聽音樂的音壓不是很大, 但這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豐厚, 鬆軟的聲音充滿了音樂性.
這是主人改良版的Mauhorn.  內部所有銳角都被smoothize
標準的Mauhorn
Vintage Siemens 8"
音箱非常之深, 內部藏有六米多的管道
        另外一個重點是參觀同為Decca唱頭愛好者的Decca收藏.  FR66S與SC4E搭配的非常好, 與先前提到的Ikeda 407一樣, 都是Decca頭的好搭配.
FR66S + Decca SC4E
Vintage Garrard 301
Vintage FR66S, mint condition!
Rare to see, Syrinx arm + Decca vdH
        雖然Mauhorn + 8" Siemens還無法撼動我的QUAD ESL989, 但的確勾起讓我想試試全音域單體的念頭.  其實以大部份樂器所發出基音的頻段(100~1kHz)來考慮.  此部分最好是由同一個單體來完成.  QUAD ESL沒有問題, 類似的8"全音域單體也沒有問題; 但考慮能量的部分, 以一般高效率的號角系統的中音compression driver來說, 分頻點會在500Hz, 就比較可惜了.  我的理想應該是一隻8"或是10"全音域, 補上一隻4"紙盆高音, 先上在open baffle上試試.  Mauhorn或是類似的背負載號角是比較複雜些.  夢想上, 當然是一隻Goto (or ALE) SG5xx來負責100~8kHz的頻段!
樂器 vs 頻段
        當然, 做夢都會笑的就是一套Klangfilm Eurodyn Studio Monitor Version把它埋在牆壁之上!  哈哈.
Klangfilm Eurodyn (摘自網路圖片)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南臺灣快樂發燒之旅 - Happy hours with vinyl-philes in southern Taiwan

MBL 101E with around 20k LP collection
        最近幾次的南部行, 拜訪了幾位黑膠的資深燒友, 也充分感受到南部人的熱情!  也終於瞭解何謂大Decca SXL2001~2316全員到期的陣仗.  更重要的是不僅收藏數量驚人, 音樂觸角之廣也令我佩服不已.  播放黑膠的效果也是我聽過的系統中數一數二.
Original Le Chant Du Monde
Limited Edition & Rehearsal recording
SAXF vs SAX - I think SAXF wins!
French SAXF
        我所知道的有兩個例子, 看來Ikeda唱臂與Decca唱頭很搭.  也聽到一流的美聲.
My Decca gold/vdH with Ikeda 12" arm IT407
        也讓我感受到compression driver的威力!  看來高效率的壓縮號角可以發出細緻, 通透, 瞬變反應一流, 輕鬆的聲音.  靜電喇叭的QUAD雖好, 可惜就是太過fragile!
Altec 290 compression driver
        還有居然看到了兩對夢幻名器EV Patrician 800!
其中一對狀況非常漂亮的EV Patrician 800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Decca C4E vs SC4E - Music generator indeed!

C4E Paratracer + Opus3 Cantus
        這顆回娘家的C4E其實十月已經收到, 會拖到現在才裝起來驗收的原因, 第一是原本的SC4E實在是太好聽了, 不太想去破壞它的狀態; 第二是前陣子進行了白內障手術, 不太適合進行太精密的調整.  結果一拖就到了中國的農曆新年!
Left: SC4E; Right: C4E

        唱頭的burn in還是存在的, 新換上的C4E聲音還是在唱了約四張唱片後, 愈來愈"醒"過來了.  充滿音樂表現的張力, 能量釋放的逼真度, 有如吃了大補丸的動態和重量感, 再再顯露Decca Mk IV的特色.  那與剛換下的SC4E比起來如何?  不管SC4E, 或是C4E, 都是回到JW手上換過cantilever, damper以及paratrace針.  理論上, 兩者應該是差不多的, 甚至SC4E會有當初是"挑選"過的優勢.  實際上, 換針後的兩者都很棒, 新回來的C4E在循軌的穩定度上還比SC4E好.  更有趣的是, C4E在同樣的條件下, 居然哼聲小很多, 只比我另一套Decca vdH大一點.  哼聲的優勢似乎使得這顆C4E在動態上還可以比SC4E痛快些!  其實去比較這兩顆"師兄弟"並沒有太大意義.  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 看來要收老的Mk. IV,  也不一定非要鎖定"S" model啦.
        C4E更穩定的循軌, 倒是讓我想與JW確認一下SC4E的suspension的狀況.
Jubilee vs C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