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

談談盤帶機的校正 - Reproduce alignment of tape recorder

MRL calibration tape
        在專業領域裡, 一個與家用領域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標準!  要討論到"taste"或是"耳朵聽起來"或是"個人口味"之前, 恐怕都必須先將硬體甚至環境(Acoustic)因素回到標準的條件下, 才不會被人笑話.  舉例來說, 市面上不乏高端的盤帶機流出.  許多玩家也都會侃侃而談, Studer怎樣怎樣, TFK又如何如何, Ampex也如此如此......可是我常常發現, 這些高手品論的機器, 第一整理得似乎不怎樣; 第二是通常缺乏校正, 也就是根本沒有標準可言.  以至於許多似是而非的"結論"就會在燒友之間流傳.  所以先不論機器的整理, 我想先談談盤帶機校正的第一步: 重播的校準.
Rare to see, ORWO calibration tape
        第一, 標準帶.  因為磁帶是磁性紀錄, 讀取是依靠磁頭感應磁帶上的磁通量變化.  所以盤帶機沒有辦法像擴大機一樣, 使用訊號產生器來產生標準訊號進而測試與校準(此處指得是重播).  所以好比黑膠測試唱片一樣, 校正盤帶機的重播, 你必須要有標準測試帶.  目前市場上, 公推最有公信力的標準帶就是MRL標準帶.
Flux vs dB
        第二, 重播(Reproduce)的校準.  盤帶機其實當時主要的目的是在於錄音.  但錄進磁帶上的資料, 你必須經過播放頭(Reproduce head)來讀取鑑聽.  所以重播如果有偏差, 那錄音自然就不可能正確.  所以任何盤帶機的校準都是由播放頭和播放線路開始.
        第三, 你需要哪些標準帶?  或是說, 盤帶機有哪些基本規格需要先被校準?  最基本, 也是一般使用者需要注意的是三個.
Head alignment
        A. 相位角(Azimuth)測試帶.  使用的頻率會是10kHz或以上來調整磁頭兩聲道的相位誤差.  通常盤帶機校正的第一步就是先確認相位角.  相位角如果不準, 那接下來的頻率響應校正, 在高頻上就會不對.  因為高頻對相位的誤差非常敏感.  調整相位角, 也可以看出盤帶機transport的穩定度有沒有問題.  另外, 調整相位角, 也可以直接使用接著要介紹的頻率響應測試帶中的高頻段訊號來調整.
BASF calibration
        B. 頻率響應測試帶.  一般頻率響應測試帶上都至少會錄有高中低三個頻段: 10k/1k/100Hz.  標準的頻率響應測試帶則會有足夠掃描30-20kHz的頻率.  而這些固定頻率的正弦波強度(level)都會有標準的level.  MRL提供了許多不同level的測試帶.  專業標準裡, 0dBu=0.775V.  也就是說, 在1:1的情況下, 機器播放0dB(180nWb/m)的標準帶, 你應該要在輸出端讀到0.775V的訊號.  我通常使用+6dB (355nWb/m)的標準帶, 也就是說, 我應該讀到1.55V的輸出.  用什麼level的標準帶其實影響不大, 各廠家有各自的推薦.  而且每個人校正VU meter的0VU也會因人而異.  有人喜歡設定0VU=+3dBu, 有人喜歡+6dBu.  這裏只是錄音者的習慣, 也就是錄音者使用VU meter做為錄音level高低的參考習慣.  真正應該要看的是輸出的電壓.  而盤帶機的磁頭訊號放大線路也會有對應的高中低頻的電平調整旋鈕.  一般都是各一個.  TFK通常會有四個: 高1(1k-10kHz), 高2(10k-20kHz), 中和低四段.  使用頻率響應測試帶, 第一先用1kHz調整兩聲道的輸出電平要一致, 以及達到應有的電平大小.  要特別注意的是, 通常在校正相位角之前, 如果是不熟悉的機器, 我會先用響應帶確認1kHz左右聲道的平衡(通常相位角測試帶都會錄有1kHz的訊號).  有時需要來回在相位角與響應測試帶之間確認.  接著依照機器manual的建議使用對應的高, 低頻段來校正機器重播線路高, 低頻的響應達到測試帶的標準.  而經過這個調整, 你就會對機器或是磁頭的狀態有初步的了解.  當年Studer A80的出廠規格是30-18kHz +/- 2dB (15ips).  到了A820, 則是30-18kHz +/- 1dB (15ips).  你就會知道磁頭以及對應線路的技術是不斷在進步的.  當然狀態好的A80, 你要調整到30-18kHz +/- 1dB內其實並不難.  頻率響應的校準並不代表一定會"好聽", 它所代表的意義在於, 一個相對"平坦"的鏡子來確保磁帶內容不被過於扭曲!
BASF calibration tape for speed
        C. 速度測試帶.  盤帶機的速度其實不簡單, 也不推薦給一般的使用者(意思是說, 你可以裝作不知道).  速度其實有兩個意義: 一是轉速, 也就是例如7.5/15/30ips, 是不是夠準.  二是速度的穩定度.  你的轉速會不會飄.....變異的範圍有多大.  也就是我們會在規格中看到的W&F(抖動率).  任何轉動的機構都會有抖動率.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舉例來說, 一般專業盤帶機(15ips)都會在0.05%以下.  家用機會在0.1%以內.  而黑膠唱盤呢?  哈哈,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我經手的機器最好有低於0.01%的(目前紀錄保持者是Nagra T Audio; 最低的前三名分別是T Audio/T Audio/A816; 僅供參考, 因為樣本數不夠大, 但T Audio獨特的twin capstan transport似乎在W&F有很大的優勢)!  而抖動率的量測需要特別的設備, 我也沒有.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 使用速度測試帶播放, 用頻率計量測輸出的頻率是否是3150Hz.  通常可以接受的範圍會是+/- 0.2%.  那是不是W&F愈低就會愈好聽?  這有點像是, 是否音樂家都要有絕對音感?  其實速度變異的影響大於準確.  但我可以肯定告訴你, W&F很爛的還要說好聽....在專業裡會被笑的.  另外, Flutter其實是個大學問, 標準的W&F測試是使用3150Hz.  W&F好, 其實並不一定代表所有頻段的flutter都很好.....尤其是更高音域的flutter.  而W&F的水準也代表一台盤帶transport的好壞以及被整理回復的程度.  只是市面上可以或是願意提供整理後W&F數據的......很少!
        以上這三項其實是最基本的校準而已.  也是一般發燒友可以自己進行的部份.  簡單介紹, 希望可以讓對機器狀態有興趣的朋友能有些概念.  盤帶機要動要轉要唱(甚至要錄音)不是太難.  但絕對不是外表看到會轉會唱就好了.  而以上提到的幾項校準確認, 其實也是一種機器狀態的進一步檢驗.  因為如果這三個部分都能校準符合出廠規格, 其實也代表這台機器的整理(refurbishment)有達到一定的程度.  否則在狀態未明的情況下要來討論或是判定某一機台的聲音能力, 誤判的機會非常大.  也容易誤導其他人.
        實際上, 在類比訊源的世界裡, 這些校準的原則其實是通用的.  對黑膠播放系統亦然.  也因為對校準的概念在家用音響圈內鮮少人知道.  所以許多奇怪不解的"神話"屢見不鮮.  以黑膠系統來說, 大家對前段loading (不同唱頭,  甚至不同材質設計長度的線材, 以及與唱放輸入之間的匹配)的變異, 對唱放輸出的影響不甚了解.  所以鮮少聽說有人換了唱頭, 或是調整容抗阻抗後, 使用測試唱片去確認唱放輸出頻率響應的變化.  以我所知(也包括我), 大家都是用"耳朵"來判定!  但家用音響(即使是high end)最可悲之處在於, 你即使知道響應不對了, 幾乎所有的唱放都不會有預留讓使用者可以微調修正的設計!  所以大家都拿著一面扭曲程度各異,  也沒有相對標準的"鏡子"來猜測硬體與軟體的好壞, 也因此被罐頭音響玩得不亦樂(慘)乎!  我想廠商知道其中奧妙的, 大概也是心照不宣, 因為這樣才可以百花齊放, 大發利市!  其實對黑膠系統來說, 你只要有標準測試唱片, 簡單的scope, 以上的項目確認都不是難事.  難的是當你發現問題了要如何修正!  我期待一台允許修正的唱放出現在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