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Neumann "Palette" |
結果是, 果然是好事多磨, 全然的大滿意! 為何稱它是Neumann "Palette"呢? 因為它有配備EQ modules可以做頻率響應的補償. 二是因為模仿之前著名的Cello Palette前級而名之. 當然EQ的使用在專業錄音室一點都不新鮮, Cello Palette其實是源自專業equalizer的概念, 使用"high end audio"的手法來完成.
我這一套Neumann Palette是全部由Neumann 70/80年代的模組組成: W444A active fader x2, W491A EQ x2, U472A meter x2以及U479B Corelation meter. 24V DC的供電則是使用WSW Siemens PS4.
WSW Siemens PS4 |
Beautiful transformer & Choke inside |
歐洲專業錄音設備有各式各樣的模組, 五花八門, 初入門的會眼花撩亂. 選擇Neumann, 當然第一是Neumann在專業錄音設備的頂尖地位, Neumann出品都有相當的水準. 二是大部份黑膠刻片前的Mastering, 大概都會經過這些經典的模組(尤其是W444). 三是維持同一個品牌以避免產生各模組之間搭配的問題. 或許有人會好奇這樣的racking和使用mixing/mastering console有何差別? 在此之前, 其實我已經嘗試過幾台不錯的mixer (Acoustat P100, Sonaxas SX-8). 它們都不錯, 但純然使用當作前級, 還是無法在透明度上與現代製作優良的前級比肩. 當然, 我沒有用到Neve, API等Mastering grade的console. 但我相信限制還是在的. 因為這些console為了功能上的需要, 訊號路徑必須複雜, 也因此必須經過許多的切換開關. 而我Neumann Palette的作法, 則是簡化訊號路徑, 排除不需要的開關, 只有一組XLR input/output. 各模組之間以最短的線直接連接. 其實這也是在專業中常見的"Lunch Box"的作法. 雖然只有一組input, 但對我只聽盤帶的需求來說, 再合適不過!
或許有人又會說, 那像是Neve, API, Studer等超級昂貴的console來說, 難道沒有辦法克服這樣的問題? 第一, 對Mastering console來說, 這些是功能上的必須. 所以使用零件的等級高低, 線路設計的高下, 當然會降低這樣的損失. 第二, 要知道這些console所要處理的訊源, 是最源頭, 最高密度訊息量的訊號, 雖然損耗還是在的, 但那是必要之惡. 但是對我們一般audiophile所能取得的"次級"訊源來說, 那差異自是可免則免.
那結果呢? 我之前有些擔心的"vintage sound"特質, 雖然難免有些, 但在透明度, 頻寬, 動態的輕鬆度, 以及瞬變速度上, 我完全可以接受, 尤其中低音的飽滿, 音樂性以及層次更是不太容易在現代前級上可以同時聽到的. 大音量下欣賞母帶極錄音, 非常過癮, 在音樂最重要的中音, 飽滿度以及層次解析度, 以及高音的厚度都更為逼真. 更值得一提的, 切換有無經過EQ模組(W491A有by-pass選擇)的差異相當輕微.... 甚至比我在Cello Palette上感受的還要輕微. 目前唯一的缺憾是, 在高音的質感上, 沒有達到優質現代前級的細緻. 這或許與power supply以及Module refurbishment的程度有關. 不過, 目前我已經非常享受這樣的組合. 也因為我可以輕易使用EQ在113Hz/+4dB來補足我使用的全音域喇叭在下盤的量感, 來增加音樂的厚度以及重量感, 卻又不損失透明度. 到此, Neumann Palette可說是達到, 甚至超過我預期的目標, 多年來心中的石頭終於安穩落下.
誠然並非每個人都需要EQ. 而且這些使用在專業錄音領域的EQ, 其實和一般發燒友聞之色變的家用等級EQ, 有非常大的差異. 不過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談. 我的想法是, W444A其實在網路上並不貴.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試試, 24V DC的供電也隨處可得. W444A是所謂的active fader, 也就是說它其實就是一個帶音量控制, 可以提供約20dB gain的前級. 許多日本玩家早已經默默耕耘許久.
W444A (mono) |
W444A |
W444STA (Stereo)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