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磁帶與我(三) - "前人"所未達之境, 磁帶的收藏之路; Reel to Reel & Me (Part.3) - Collecting Reels

Violin Artistry Vol.1 & 2 by David Oistrakh

         有硬體沒有豐富的軟體可以欣賞總是一件煞風景的事.  音樂先於音響, 或是音響先於音樂, 在於不同人的選擇, 沒有好壞對錯.  就好比聽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 不會比玩音響的大人比較顧家來得有道理.  不過在收藏的世界裡, 有先見之明或是早起的鳥, 肯定會有更好的機會.



Early 2T/7.5ips prerecorded tapes


Furtwangler 1951 Beethoven 9

Eterna Masters

        當一票黑膠友埋首於各地唱片堆中, 汗流浹背的挑選唱片時, 可有人注意到遺棄在角落的prerecorded tapes? 我也隱隱覺得當年蹲在Princeton Records Exchange的黑膠大海中挑片時, 似乎有好幾面牆的prerecorded tapes乏人問津..... 大家在網路上收購或是競標唱片時, 可有人注意到有人成箱斗櫃的"倒出"許多珍貴的7.5/15ips的兩軌磁帶? 在上一個世紀末與這個世紀初, 的確有大量的珍貴磁帶錄音, 因為數位全面的取代類比而被淘汰出來.  這裡面包含了原本存於錄音室, 小唱片公司, 刻片公司, 廣播電台, 私人收藏等的各式磁帶錄音拷貝. 不過, 對於古典音樂出版的世界, 台灣其實與邊疆小島無異. 你幾乎沒有機會取得先機.  例如我曾經聽說, 某黃標唱片公司的高層, 因為喜愛Fischer-Dieskau, 所以收藏有他在黃標唱片公司的所有錄音的第一手母帶拷貝. 最後因為離世家人準備"轉讓".... 另一個例子是, 某義大利小唱片公司準備將所有production masters讓出, 至少有兩三千卷, 說實話, 當時的要價並不高, 但偏偏那時義大利是COVID疫情最嚴重的時期, 我可沒膽子飛去義大利確認(也沒錢就是啦)..... 不過, 我有通知義大利的朋友, 他"冒險"前往探視, 撈到一些至寶! 我的Furtwangler 1951拜魯特貝九母拷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 肯定他是不會讓original production master給我.  所以, 歐美的收藏家的確有更好的機會, 只要你有先見之明( & 多金), 收藏到第一手的early generation master copies! (註: 所以本篇標題中的"前人", 其實指得是台灣這個小島的範圍內)
Celibidache's 1975 Bruckner 8 Live

        最令我耿耿於懷的一次是, 多年前, eBay上有一個賣家釋出至少有兩千捲的磁帶錄音收藏.  依照作曲家分類, 一箱約20卷, 依序擺在eBay上標售.  前前後後至少有100箱.  我發現時標售已經進行有一段時間; 賣家提供的訊息非常少, 只有照片可供參考.  當時雖說得標價格不高, 但美國到台灣的運費也要一些, 再加上哪有空間存儲這樣龐大的數量.  因此當時只能依照主要的作曲家, 依自己看圖說故事的直覺先試標了幾箱回來試試.  等在臺灣收到, 確認其中的價值後, 轉身趕快進eBay去搶標時, 已經為時更晚, 只能再撿到幾箱..... 我的大部分ORF broadcasting masters, 以及許多大師的現場錄音就是這樣來的.  後來從買到的帶子中的一些錙銖馬跡, 推測這批帶子應該來自美國某大家族的私人archive.  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帶子就此分散到各地, 應該永不可能重聚了. 而這樣的機會也不再在eBay上出現. (註: 上圖的Celibidache 1975 Bruckner 8現場錄音就是這樣幸運到了我手上)
        也由於這些磁帶在當年並非量產品, 所以不可能像是黑膠或是CD常見, 隨處可得.  因此當時知道收藏只能貴精不貴多. 只能針對經典作品, 一流的藝術家的詮釋錄音, 希望能建立一套涵蓋大部分古典音樂經典曲目, 包含更完整的音樂訊息的音樂文本資料庫.  當然這個目標目前仍然是一個現在進行式.
        我常開玩笑, 我這是山中無虎, 猴子稱王.  因為大家都在黑膠大海中"廝殺", 鮮少人注意到這部分.  現在回顧, 這似乎也是once in a life time的機會.  因為當時如果沒有出手, 現在大概也不可能再有同樣機會.  即使你遇到一位production master的大收藏家, 他也願意拷貝給你.  但我很多次發現, Original會隨著再次拷貝而品質下降. 一個原因是這份original已經狀態不佳, 二是拷貝者的機器不夠好而對original造成風險.  這也是我非常在意自己的Playback machine的品質的原因.
Tape Project: Bill Evans

Open Reel Records

Analogy Records

Tape Project: RR recording

Horch House: Gulda's Bach

Patricia Barber Cafe Blue

Analog Production Ultra Tapes

Fone records

Reel to Reel Russia: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by Kogan/Silvestri

SEPEA Audio tapes

Hemiolia records

2xHD records

        當然現在想開始收藏盤帶也不會是個問題.  只是初始期的"優惠價"已經過去, 你的口袋要夠深.  許多被市場認可的"Big suppliers"(under-ground)慢慢出現.  二是現在市場至少有超過五十家唱片公司正式發行母帶級的磁帶版本.  我這些年來常常碰到的懷疑是, 有這麼多盤帶可以聽嗎?  其實大部分的愛樂發燒友都不會是單一訊源的.  熱愛黑膠的朋友一樣有CD唱片, 甚至聽串流.  高品質的盤帶其實並非要完全取代黑膠或是CD, 它們可以視為是更接近母源的一個參考級音樂文本, 另一種高解析高密度的類比訊源.  以目前市面上正式出版的母帶級磁帶的數量與種類也應該夠大家聽音樂的.  如果還不夠, 口袋夠深, 更"貪心"的音樂收藏家想要更進好幾步, 我告訴你, 要收齊大Decca所有2xxx系列的母拷也不是夢, 只是以我的歲數, 收藏的數量已經不是我的priority, 而是深度.
        回想以前, 從國中開始買黑膠聽唱片, 一直到CD的出現, 作為音樂愛好者來說, 除非你是錄音專業人士, 哪能想到有一天可以直接用母拷磁帶來欣賞這些類比黃金時代的經典錄音!
        算一算目前收藏的磁帶音樂時間已經有47,125分鐘, 也就是785.4個小時, 也就是你可以24小時不停的連續聽上一個月.  但小小的工作室已經快擺不下了.  而且仍然有超過四成的磁帶還沒有時間與空間來檢查, 以及確認是否要做safety copies來保存.  未來當然還有計畫, 但就要看有沒有能力與機緣繼續下去.
台灣磁帶錄音之光 - 貝岡朵音樂: 30ips Verdi Aida









1 則留言:

  1. reel to reel Russia 聲音不好聽很模糊,rca 商業二軌盤帶7.5 ips 有些是沒發行黑膠的,Boston 有一家lunar tune, 一家在Harvard Square, 一家在Boston Bosto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