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談音論響(十二) - 母帶級文本的種類 - Master Generations

Master of Ferras' Bach Solo Violin
        類比Master, 簡稱為母帶.  但母帶的種類常常讓一般愛樂者混淆, 也由於磁帶的形式不限制拷貝, 所以對同一個錄音文本來說, 同時會存在許多種的母帶版本, 也可以說是不同的Generations!  我在這裡簡單的說明一下我所了解的部分.  如果有謬誤之處, 歡迎大家給予修正.  並且我在這裡只針對類比的部分, 數位先不討論.  而且只針對所謂Real time, 1:1無壓縮的母帶文本.
        在磁帶錄音的時代, 先天決定錄音"品質"的參數, 主要是帶寬, 轉速以及軌數.  帶寬通常取決於錄音的軌數, 也就是麥克風的數量.  使用在最源頭錄音的轉速, 通常是30/15ips.  除了早期因為預算或是特殊低音響應的特色, 會採用7.5ips外, 15ips應該是所謂母帶的最低速度.  而熟悉盤帶機特性的盤友應該知道, 30ips雖然好, 但有時間的限制, 以及低頻響應不及15ips的特性.  另外, 軌數愈多, 當然每一軌使用磁帶的面積相對就會減少.
        1. Session master (or Dry master) - 多軌母帶 (ED0.0); 大部份的錄音都是多軌錄音.  雖然多軌錄音, 無可避免的會有混音後製的過程, 但唱片公司為了降低失敗的風險, 以及得到更精準的音場音像與定位, 多軌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的YouTube影片, 裡面說明了Bernstein指揮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多軌母帶過帶(Transfer)的過程.
Decca Session Master Data Sheet
        大家會注意到這個多軌母帶其實充滿了剪接.  也因此表示這應該是一個最終版的session master.  意思是說在這之前其實還有更原始的master以及不同take的存在.  但為了簡化以及排除我們不太可能知道的過程與細節, 我稱呼這個最終版Session master為ED0.0.  因為這是後續所有針對這一個錄音文本所產生不同文本的源頭.  當然, 這個Sessin master的主要目的是承載當時錄音麥克風所收取的訊號.  以我讀到的資料來看, 早期Decca stereo錄音所留下的session master就是兩軌; 而EMI是四軌.
        2. 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 - 兩軌原始母帶(ED0.1); 多軌Session master自然的下一步就是經由mastering產生兩軌的母帶, 因為大部份的商業文本都是兩聲道的形式.  這裏比較有趣, 也是愛樂者需要注意的是, 這個ED0.1通常不會是唯一的!!  而這裡也就對應了同一個錄音文本不同時期的Re-issue.  因為不同時期針對Session master進行re-mastering都會產生一個不同時期的ED0.1.  下圖是一個可能是唱片公司最原始的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 (也有可能是Session master).
Original 2 track Master - Ferras' Bach Solo Violin
        當然, Session master以及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基本上都保存在唱片公司之內.  除非你取得唱片公司的授權, 針對Session master進行Remastering而得到一個經過授權的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 ED0.1.  但由於playback/record, Mastering的設備, 以及Mastering engineer的不同, 這個ED0.1已經與最原始的ED0.1不一樣.  有可能更好, 也有可能更差.  而且由於Session master太珍貴也脆弱, 直接由Session master製作Re-issue的機會應該不大.
        這裡簡單舉個例子來討論generation.  不同時期誕生的ED0.1除了上述的差異外, 另一個比較技術上的就是帶寬以及轉速的差異.  同一個Session master可以產生30ips 1/2", 15ips 1/2", 甚至15/30ips 1/4"等不同格式的ED0.1.  也就是說, 後期產生更高規格的ED0.1會承載比早期ED0.1更高的訊息量.  這也就是大家在比較一些同錄音的不同版本黑膠(或是CD)常常會碰到的.  也就是我常常說的, 不同的Re-issue其實代表不同時期的聲音美學的產物, 除非原始的Session master或是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的狀況已經很差, 早期的ED1黑膠版本並沒有什麼特別技術理由會更好.
        3. Production master - 工作母帶(>ED0.2); 應該是直接操作Original master的風險考量, 以及商業化大量生產的需求, 就必須有Production master的存在.
Decca Production Master (from private collection)
Melodiya Production Master
        Production master源自Two track original master.  但通常在商業化考量之下, 常見的Production master會是1/4" 2T/15ips的規格.  一般的商業音樂文本通常誕生自Production master.
        4. Archive/Broadcast Master - 檔案母帶/廣播母帶(>ED0.3); Archive相當於聲音的圖書館.  有聲紀錄都會是他們的目標.  有公眾也有私人.  但這個部分其實我所知不多, 不太敢確定, 只是供大家參考.  舉例來說下圖的Mahler 9/Karajan就來自私人大型Archive的收藏.  但我真的不曉得怎能如此神通廣大, 從世界各地取得這樣多的一手母源.  而且我推測這樣的Archive master來自工作母帶(ED0.2).  而全世界有許多大型國家級Archive, 除了正式的錄音文本外, 還有無數珍貴的現場演奏紀錄文本.
        廣播母帶顧名思義是來自廣播(Radio/Broadcast)需求.  像下圖便是來自奧地利廣播電台ORF的現場音樂會實況紀錄.  Archive/Broadcast master也常見使用7.5ips來增加每捲播放時間.  但只要它的母源是真正的母帶級母源, 即使是7.5ips也是非常好.
Archive Master - Mahler 9/Karajan
ORF Broadcast Master - Mozart/Mazzel
        通常1/2/3的母帶文本, 都會被妥善保存在唱片公司之內, 很少會流落到市面, 尤其是1 & 2.  除非唱片公司或是錄音室結束營業被清倉拍賣, 才有可能被釋出.  不過美國有一位資深收藏家, 手上居然有近千捲的Production masters, 而且是Decca/RCA等大唱片公司的工作母帶!  要提醒的是, 通常這樣的Production master會有類似Dolby的去噪處理, 所以你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去噪系統才可以正常播放.  Archive/Broadcast Masters應該是比較有機會流出到市場.  有可能是數位化之後被淘汰, 也可能是私人機構結束後流出市面.  我就曾經遇到疑似美國私人Archive流出約兩千多卷的7.5/15ips Masters.
        5. Re-issue Master (ED0.1-0.3); 這是近年來, 為了滿足想要得到最高級訊源所誕生的文本格式.  目前全世界有發行正式母帶文本的唱片公司可以參考這個整理.  以及這一篇終極文本的討論.  這是由唱片公司授權生產的母帶文本.  它們的generation會因為各家不一, 甚至有所謂original master direct copy!  但通常會是1:1對拷自取得授權的Production Master.

Open Reel Records, Italy
Analogue Production, USA
Opus3, Sweden
Analogy, Italy
Bel Canto, Taiwan
Horch House, Austria
IPI USA
fone Italy
        6. Copy Master - 母拷文本(>ED0.4); 因為磁帶的特性是可以被輕易拷貝, 所以市面上會有許多私下流串的母拷文本.  或是俗稱的safety copy.  這也是一般盤友比較有機會接觸到的母帶文本.
        雖然可以理解到在錄音工業前端為了降低風險, 因而產生所謂的safety copy.  但說實話, 真的唱片公司的safety copy倒是沒有見過.  反而是一些不知來源, 號稱的safety master.  所以我統稱為Copy Master.  Copy Master的產生, 就有各式各樣的理由了........ 有可能是當年錄音工程師個人私拷的收藏, 也有許多是來自3 & 4 & 5的私下拷貝, 也有許多是上述拷貝的拷貝(的拷貝...)!  我的經驗是, Copy Master因為無法考據, 所以唯一的方法是聽.  Copy Master的品質不一, 因為第一個限制是拷貝的母源是否真的很優異; 第二是拷貝的過程是否專業.  以我的經驗, 在控制好的條件下進行1:1對拷, 聲音的損失其實不大.  甚至你可以創造一個更"悅耳自然"的版本.  因為嚴格來說, 1:1對拷也類似一個Remastering的動作, 雖然物理100% lossless是不可能的, 但有趣的是, 某些古老或是不太平衡的母源, 會在對拷過程中"活"過來!  這也是類比的有趣所在.
        對我來說, 遇到1-3種的母帶文本機會太低, 而且代價不可能負擔.  4的母帶文本還有機會.  但最主要的來源還是所謂的Copy Masters.  而5的Re-issue Master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reference), 因為你可以藉由這些正式出版的Master文本的效果, 來判斷你所取得的Copy Master的水準.
Private collection of copy masters from production masters
        不管如何, 以母帶級文本作為欣賞音樂的媒體, 在之前是連想都沒有想到的.  一方面也是因為主流市場以及上游錄音工程, 全面性被數位所取代, 之前這些寶貴的類比母源才有更多機會流出市場.  另一方面, 也是因為當時高不可攀的專業類比盤帶機的價格可以降到一個合理的價位(雖然目前已經有水漲船高的趨勢).  不過, 母帶級文本可以選擇的種類畢竟有限, 磁帶的成本也相對高昂, 所以我一直建議大家, 母帶文本可以玩, 因為它會給你一個全新的音響音樂重播的聲音幻覺, 但貴精不貴多.  想要用收藏黑膠或是CD的心態是不可能的.  但能有50-100捲一流的, 喜歡音樂的母帶級文本長伴左右, 已經是罐頭音樂愛樂者所能追求的至高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