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mous Karl Richter's JS Bach Matthew Passions (Archive Copies, DG 1958) |
母帶級文本的重播, 似乎有受到愈來愈多愛樂者的注意, 但以我的觀察, 這終究會是小眾中的小眾, 第一是因為目前空白磁帶的成本仍然偏高, 第二是一般人對硬體的了解仍然不夠, 以及缺乏全新的硬體設備可以供應市場, 第三是軟體的參差不齊, 以及取得的限制. 第四是所謂的mind set. 畢竟一般人對於新的嘗試總是趨向保守.
|
Direct Master Copy by Bel Canto Musicale |
而磁帶的重播看似簡單, 但好比一張黑膠人人唱卻是各自大不同一般, 其實裡面有一些know how在. 有時候會遇到明明是一卷很好的
母帶級文本(此處先不談市面上流通難以考證的版本, 而是正式取得授權, 也經由真正專業監製處理的母拷文本, 像是Horch House, Analog Productions, Tape Project, Opus3, Analogy等), 也是在相當高級的系統上播放, 可是為何效果只是一般般, 無法展現更接近母源上的音質以及訊息量的優勢? 我想在此告訴大家我的一些經驗:
|
TFK M21 |
第一, 使用的盤帶機要"標準". 舉例來說, 你要在現今市場上找到一台Studer或是類似的專業盤帶機, 其實不難. 但要切記, 這些都是機齡超過三十年的機器, 所有的機構與電子元件都已經老化, 如何恢復它們回到當時出廠的規格是一門學問. 甚至是有些在規格上不一定測試得出來的性能. 恢復到出廠規格其實只是第一步. 但至少要先回到這樣的基準, 它播放標準的母源才不會有太多的偏差. 當然, 很多盤帶機都可以有30-15khz頻率平整的表現, 但還是會有很大的重播效果的差異, 這裏當然還有更深入的know how在.
|
Frequency response of human ear |
第二, 再生音壓. 其實好的母帶級文本是無(音)壓不歡的. 意思是聽母帶重播, 音量調小小的意義不大. 因為在小音量下, 你無法對應到好的母帶真正的動態對比! 另外, 專業Mastering的條件至少會是在85dB左右的音壓下處理母源. 所以你小聲聽, 其實平衡是不對的. 人耳在不同音壓下對高中低頻率的靈敏度是不一樣的. 只要你的系統夠好, 好的母帶級文本是可以在如同現場的音壓下重現一個充滿空間的音場. 因為母源裡訊息量的密度足夠填滿你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而且具備如現場般(或是最接近)的厚度, 實體感與空間感!
|
Super Energy from master tape |
第三, 擴大機與喇叭系統. 因為此時你所要處理的是一種能量密度動態對比遠大於一般罐頭音樂的資料量! 這就好比消防用水的管路與一般家用水的管路相比. 兩者管路的大小與耐壓強度是完全不同等級. 而事實上, 一般家用音響, 甚至是某些High End音響, 當時設計與調整的出發點, 其實是針對一般市售媒體, 而非母源. 這也是專業級(Studio)與家用音響有著極大差異的原因之一. 所以好的母帶級文本, 它會重新考驗你的系統從盤帶機輸出之後, 每一個系統環節是否能夠輕鬆處理更高的訊息密度, 動態與能量. 事實上, 以我的經驗來說, 在好的母帶級訊源下, 擴大機或是喇叭的能力極限更容易被判斷.
|
Wonderful GIP Horn System |
第四, 高級的家用音響系統想必重播母帶級文本一定會更好聽? 其實不然, 因為我踢過好幾次鐵板......其實我這麼說, 並不是要說高級音響(High End)有問題. 我之前寫過一篇"
貧血的罐頭音響", 這裏有提到我的觀察. 也可以說正因為家用音響調整的訊源與專業Studio級所使用的訊源是截然不同, 也因此兩者之間的bias自然會不同. 更常見的是, 由於家用罐頭音樂的重播缺少一致的標準, 會使得這個bias更偏離中間值, 也就是說更個人化. 各式各樣的音響偏門道具, 高貴的線材, 其實可能更加劣化這個現象. 也就是有些"補品"對先天不佳 的罐頭媒體是有效的, 但不一定對母帶級媒體是好事. 因為可能"太補"了.
第五, 擴大機的控制喇叭的能力以及速度愈高愈好. 君不見專業級擴大機, 除訊號處理外(前級), 很少使用真空管擴大機. 在我的經驗裡, 速度夠快又能有晶體機控制喇叭能力的真空管擴大機的確很少見. 專業錄音室使用數百瓦甚至上千瓦的晶體擴大機是有道理的.
在我這三年多與專業級盤帶機相處的時間裡, 其實盤帶重播比較許多High End音響重播的"神話"與人云亦云是相對簡單許多的. 因為它有明確的標準可循.
當然各家不同的盤帶機設計, 還是會有各家的音色平衡存在. 事實上, 即使是公推的機王Studer A820也是1985年的產物. 我個人是相信科技在進步, 現在對控制電路以及電子線路的能力肯定是超越30年前的. 所以對我來說, 母帶重播只是在起步的階段, 因為事實上, 我們大部份只是在使用三十多年前的"老"電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