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老帶新唱 - Old tape reproduces by modern recorder

Front Gap Length of magnetic head
        音色喜好, 有時候真的因人而異.  有人喜歡TFK的溫暖, 有人喜歡Studer的細緻, 也有人喜歡Ampex的動態.  但撇開個人喜好不談, 技術還是必須回歸物理, 而且會隨著時代, 隨著材料以及製程的突破而進步.  有趣的是, 高解析, 更寬的頻寬不一定代表多數人會喜歡的聲音.

Original AEG magnetic head design
        在磁帶的紀錄與重播, 當然磁頭是第一道關卡.  沒有錄音磁頭, 你無法將磁性訊號加在磁帶之上; 而沒有適當的讀取磁頭, 你也無法知道(確認)錄音的品質!  這個時候, 有意思的事就來了, 同樣的錄音帶, 用不同的錄音頭來重播它, 會發生什麼事?  這就好像我們取得一張老唱片, 可是你用老的唱針(圓針或是橢圓針), 或是用現代的linear contact的針, 唱出來可能是不太一樣!
        我玩Studer比較多.  以Studer為例, Studer磁頭演化, 大概有Vacodur (216), Recovac (316), Hy Mu 800 (317)以及最末期的Vitrovac (318, Amorphous)系列.  基本上, 除了少數規格的磁頭無法共通外(A80VU Mk.1 & II), 它們大致有相同的感抗, 因此可以是compatible.  而我大概是少數在同一機台(A80R)上嘗試216/317/318聲音不同的發燒友.  而且當時為求準確判定, 我準備了三組Head modules, 各自裝上216/317/318 Repro Heads, 並且準備三組一樣的Repro preamps, 分別針對不同磁頭校正後, 整組(Head module/Preamp)切換來比較.  TFK磁頭資料比較不好取得.  基本上, 早期M15/15a使用的是Vacodur合金頭.  後期M21/20上使用的就是Vitrovac/Amorphous合金頭.
        而以Studer機型來區隔, A80可見到使用216/316/317系列磁頭, A810等同於317時期, 而之後的A812/820/807就只有使用317/318系列磁頭.  不同合金的磁頭, 可以想見如同使用不同鐵芯的變壓器, 會帶有材料的聲音.  試驗比較後也的確如此.  但是當然不止只有材料那麼簡單.  材料的選擇也影響磁頭的耐用度(life).  318 (Vitrovac/Amorphous)的壽命是最長的.  但聲音是不是一定比Hy Mu或是Vacodur合金好聽?  其實是各有特色.  不同談到音色, 總是很難有標準或是共識.  這時候我們可以看另外一個比較行內的規格.  那就是上圖中的Gap length.  尤其是front gap length.  據資料上來看, Gap length與磁頭的頻寬和解析度能力有關.  Gap length愈小, 它能解析的能力就愈高, 頻寬也愈寬.  以重播頭(Repro)來看, 隨著年代, Gap length基本上是愈做愈小.  以Studer為例, 從早期4um一路挺進到3.8um, 最後到達3um.  基本上, 早期的216/316多半是4或是3.8um的gap length.  317則有3.8/3um兩種規格.  318則清一色是3um.  事實上, Studer有319系列.  專門為TFK打造, 用來更換老舊的TFK磁頭.  但319到底是哪種合金磁頭以及gap length規格就不得而知.  以年代論, 比較有可能是Hy Mu或是Vitrovac.
        看到這裡, 應該就不會訝異為何有些人會認為新的Studer比較偏"冷靜".  或許你可以說是後期Studer已經導入OP IC.  而我這裡提供你另外一個角度. 因為先天上, 3um的317/318磁頭在理論上是可以提供更寬的頻寬以及解析度.  同樣是3um的Hy Mu (317)或是Vitrovac (318)哪一個比較好聽?  我之前比較317 vs 318之時, 使用的317是3.8um而非3um的front gap, 所以不一定準確.  但我得到的印象和AMB (AM Belgium)的建議是一致的.  318偏冷靜, 317比較溫暖些......AMB的建議是Hy Mu是最適合發燒友, Vitrovac則是有更長的壽命.  AMB目前兩種合金頭都有供應, 而且價格是一樣的.
        另外一個比較技術的觀點是, 也是有趣的說法是, Repro head的"能力"是落後於Record head的.  意思是說, 在錄音的當時, 其實錄進去磁帶的資料訊息是大於Repro head能夠讀取出來的資料!!  所以當我們用更現代的Repro head去重播早年的母帶時, 會發現原來在當時所錄下的效果遠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好!  其實這對資深黑膠友應該不會訝異, 因為隨著唱頭能力的進步, 我們常常發現這些老唱片一點也不老.
Eterna Master Reissued by Horch House
        因此, 當我用Nagra T audio播放4T/7.5ips的商業帶(Prerecorded tape)時, 每每會訝異它的效果之好!  而且在當年, 即使是專業人士, 可能也沒有想到4T/7.5ips可以有這樣的效果.  不過, 對發燒友來說, 永遠存在著音色之爭.  所以有些人還是非早期版本不歡, 拒絕重刻片, 或是Remastering.  但就以技術觀點來看, 後期用更好的設備去"Re-touch"或是"Remastering"老的錄音紀錄, 能夠"萃取"出更多的資料訊息, 其實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有機會去聽聽Analogue Productions以現代Ampex flat transfer出來的Reiner/CSO RCA母拷, 或是Horch House/Open Reel Records對Eterna/Supraphon舊錄音母帶對拷出來的母拷, 你會非常訝異其實它們一點都不老!
Supraphon Master Reissued by Open Reel Records
RCA Masters Reissued by Analogue Productions
        當然, 你也可以選擇比較vintage等級的老機器來聽母帶級的文本.  它們一樣可以很好聽.  就好比許多人還是抱著EMT930/927不放......但"老頭"其實存在著先天的限制, 如果你了解它, 適當地使用它, 的確會相當迷人.  但如果要談到所謂的"Flat Transfer", 想要以最少loss的方式萃取出儲存在磁帶裡的資訊, 並且展現出最大的可能性......某些技術上的先天限制還是必須想辦法克服.  也因此, 市面上母拷版本眾多, 你至少要注意他們所使用的對拷設備.
        雖然換磁頭不是像換唱頭一樣, 很多人可以自己動手.  但可以打開它的"頭蓋"來, 去瞭解自己使用的磁頭的規格和能力.  畢竟重播的第一道限制就是在磁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