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頂級盤帶機點將錄(四) - Ampex ATR-100/102


Ampex ATR-102
        美國霸主的Ampex似乎在港台比較少見.  這裡頭的原因值得玩味.  的確, 早期的Ampex盤帶機, 粗獷的機構與操作感, 比起歐系同等機種, 的確缺了一點精緻感.  或許也因此, Ampex不得不全力開發, 在1976年左右推出ATR-100系列來維持霸主的地位.

        而當時ATR-100的出現, 的確也建立業界的幾個最高標準, 也讓當時的Studer A80瞠乎其後!  而ATR-100不只是維持Ampex一貫的強勢聲底, 在機構上的refinement, 以及創新的結構, 也提升到足以與歐陸機種比肩, 甚至超越的地步.  造型的簡潔與洗練程度也自成一格.  我雖然沒有收藏ATR-100/102, 但幾次的短期接觸, 對其強勁的聲底, 以及反應直接有超大馬力的transport, 都非常有好感.

Pinch Roller-less tape path of ATR-100/102
        以ATR-100與當時的A80來做比較.  至少有以下幾個突破:
        1. ATR-100可以直接切換四速, 而A80則只有兩速.  NAB/CCIR可以直接切換.  A80無法直接切換.
        2. ATR-100的尺寸相對(於A80)更小, 但反而可以支援到14"盤.  而A80只有12.5".  這在30ips下操作的確有很實用的差異.
        3. ATR-100雖然尺寸更小, 但重量反而比A80更重.  原因在於A80主體採用鑄鋁, ATR-100則是用鑄鐵結構.  這或許也反應在Ampex一貫高動態, 高密度的聲底.
        4. ATR-100最創新的突破就是沒有壓帶輪(Pinch roller)的設計.  一舉排除壓帶輪可能帶來的影響.  而形似雙capstan的結構, 也確保磁帶運行在磁頭區時能維持一致的張力.
        5. 另外一個突破是, ATR-100切換不同尺寸規格的磁帶所需要的步驟與時間, 應該是當時之冠.  A80在這個方面完全不是對手. (註: 直到今日, 也只有Stellavox TD9可以更快)
        6. 唯一一個我個人覺得可惜的是, ATR-100還是保留了tape lifter的機構.  雖然無關聲音, 但是在快轉操作下, 我個人還是喜歡沒有tape lifter結構的機器.
        磁頭的排列組態(configuration)上, Ampex與Studer A80維持一致的做法, 也就是在Repro與Record head之間插入flutter idler roller.  
        ATR-100的架構是以支援兩軌與四軌錄音, 最大尺寸到1/2"帶寬為主.  目前在二手市場上, ATR-100/102相較於Studer A820的取得成本比較低.  但聲音的表現上, ATR-100/102可說是與A820各有特色.  所以以入手頂級盤帶機的角度來說, 它顯得相對超值.  而且, 由於Ampex在美國市場數量相當龐大, 要取得相關備品或是維修保養都不是問題.

        ATR-100/102的升級:
        另一個Ampex ATR-100/102的優點在於, 它的現代化改造也不難.  雖然市面上目前還沒有像是NextGen Audio為A80設計生產, 新一代的repro & record preamp cards可以直接更換.  但比較於Studer A820, ATR-100/102要引出磁頭的訊號給外接獨立的磁頭放大前級相對容易.  因為市場上已經有ATR-100/102 head direct card的存在.  透過它, 就可以外接現代high end的磁頭放大前級來upgrade聲音的品質.
ATR Service生產的direct out cards
        除了原有Ampex生產的磁頭, ATR-100/102也可以更換Flux Magnetics的extended response的repro head來提升重播聲音的品質.
        Ampex ATR-100/102原設計下的訊號路徑, 一樣存在著為了編輯, 鑑聽以及方便使用的考量, 而無法單純化.  因此如同我之前提到關於A820與Nagra T Audio的訊號路徑的極簡化所能產生的巨大改善, 我相信ATR-100/102在這裡也存在相當大的改善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