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High-end音響到底在high什麼(二) - 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務?


Recording Reproduction (Picture from Linkwitz)
        延續之前的第一篇.  除了命名和外貌之外, High end音響所面臨的挑戰有什麼? 

        首先要說明的是, 上圖來自Linkwitz的網站.  我要強調的並非是"音場", 而是"如臨現場".  發燒友或多或少都有聽到現場的經驗.  現場由於是真實樂器的真實發聲, 如果不談空間的限制, 現場所聽到的聲音, 是不會有頻寬, 動態, 解析度的限制, 樂器自然呈現基音與泛音的比例與衰減.  唯一限制是你的耳朵(註: 當然還有空間acoustic的影響與限制, 但在此先不論).
Philips recording session
        另外要注意到的一個有趣的情況是.  High end音響絕大部分是家用, 鮮少專業錄音室會使用High end音響.  那這是因為專業錄音室用不起現今的Super High End音響器材?  當然這有可能, 畢竟商業行為一定會有成本考量.  不過, 我想使用情境應該是主要原因.  例如, 專業錄音室是要創造訊源(錄音), high end的黑膠系統, CD等自然派不上用場.  High end擴大機亦然.  因為錄音室所需要的功能比家用複雜太多.  High end喇叭與線材呢?  這容我後續道來.
Custom console
        "如臨現場"大概是大部分發燒友希望在音響重播能達到的理想境界.  所以如果這些High end音響發出的聲音或是展現的性能, 無法讓花得起的發燒友, 哪怕是稍微一點點勾起他們心目中的"如臨現場"的感覺, 只靠名稱與外貌, 恐怕在市場上走不長久.
        但是麻煩的是, "如臨現場"嚴格來說是一種感覺.  如何將"如臨現場"轉換為可以量測的技術規格, 也是一個困難的事.  大部分的High end音響廠商也不會正面告訴你, 通常只會強調自家產品是如何的不計成本打造, 鮮少提到技術的部分.  例如, 有的High end喇叭強調的是單體的材質, 箱體的剛性, 分音器的超級零件....等等.  但大概只有High end喇叭的常青樹Wilson Audio, 除了一直以"Time domain"為設計目標, 也敢提出數字規格.  例如號稱最頂級的WAMM MC可以達到2ms的時間差.  
Wilson Audio Sasha
        其實我們在現場聆聽真實樂器發聲是不會有時間差的.  音響上時間差的產生原因, 在於多音路喇叭不同單體不可能完全一致, 再加上各單體的距離條件不同.  2ms似乎很低, 但我相信精心製作的同軸或是全音域單體所組成的喇叭, 可能可以更低(Tannoy的同軸號稱是0).  但至少在多音路多單體的喇叭系統中, Wilson Audio應該是最重視這個規格的.  你也可以說, 至少2ms的結果的確更接近現場實際的情況.
Tannoy Point Source Coaxial Driver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專業錄音室所處理的訊源是母源.  而High end音響處理的訊源是"家用罐頭音樂"!  而母源與罐頭音樂一個最重要的差異就是動態對比(Dynamic Range).  也就是說, 兩者的硬體設備要處理的動態對比是不一樣的!
        此時就有一個更麻煩的事發生了....... 明明跑得不是, 最高密度, 幾乎沒有動態壓縮的母源, 而是已經"壓縮處理"過的罐頭音樂(CD/LP), 發燒友卻又希望能在他的High end音響聽到"如臨現場"的感覺或是效果.... 這豈非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專業錄音室要的"中性無染"在High end裡是行不通的.  我也相信High end音響廠商應該都了解這個, 只是不可以說出來.  這裡也可以回應上文提到的, 為什麼在專業錄音室裡很少看到這些High end器材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說, 要在現今High end市場成功的設計或是產品, 只是超低失真, 忠實重現訊源的內容是不夠的.  設計者或許要更進一步思考, 除了這些"基本"之外, 你還可以怎麼做(設計), 讓使用你的產品的這些超級發燒友, 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如臨現場"的特質(註: 當然命名與外觀設計不可以馬馬乎乎).  而這種"無中生有"的煉金術才是這些Super High End產品令我瞠目結舌之所在!  因為這可是需要結合了生理學, 材料學, 物理, 化學, 電磁學, 電子, 機構設計等的大學問.  例如, 線材.  從我年輕開始玩音響時的第一代Siltech, 到現在Gen 9(?), 不就只是個被動的線材, 可是廠商必須不斷要推層出新, 而且每一代都要比前一代讓使用者覺得更High end!  更厲害的是, Siltech也"只是"一家之言, 堪稱與Siltech比肩的high end線材還多的是.  而且還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  更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在某系統理是飛天遁地的"無敵"線材, 在另外的系統裡卻佔不到便宜!
Nordost Odin Gold
        也好比料理做菜.  同樣的材料在不同人手上, 味道大不同.  要拿個米其林一星是難上加難.  三星主廚那更是鳳毛麟角!  High end音響的打造, 好比味道的精練!  必須不斷嘗試, 推層出新, 並且需要超乎常人的"品味". 
        所以現在你可以知道這些High end音響為什麼可以這麼High!?


1 則留言:

  1. 喻大已經在前面說到重點了!一切都是在源頭,源頭搞不清,下線做什麼都似是在瞎子摸象!唯有寄望新的技術可以在做新的源頭設備。

    回覆刪除